炮製概念 抹黑挑撥
對於在西方標準、規則限制下仍然實現產業升級的發展中國家,西方利用其在國際輿論場上的話語優勢,炮製概念對其污名化,並以此為由遏制打壓。
華為便是西方抹黑的受害者。該公司以良好的產品性價比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優勢,美國等西方國家見西方企業在市場規則下難以勝出,便拋出華為產品“危害國家安全”的謊言,極力阻止本國及其盟友採購華為產品,並對華為出台一系列制裁措施。
又比如,中國大力發展綠色產業,打破西方利用氣候變化等環保議題限制發展中國家發展的“綠色陷阱”,在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等領域取得領先。美西方於是又給中國扣上“產能過剩”的帽子,稱中國新能源產業“衝擊”和“威脅”國際市場,並對中國相關產品徵收重稅。然而,就應對氣候變化的迫切性而言,全球範圍內綠色優質產能非但沒有過剩,反而明顯不足。據統計,中國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綠色能源項目合作,其風電、光伏產品出口至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顯著提升了綠色能源技術的可及性。美國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指出,“產能過剩”只是西方國家打壓中國的借口,是一種“明擺著的虛偽”。
西方不僅炮製虛假概念打壓發展中國家,還挑撥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西方國家的發展援助往往隱含政治目的,忽視基礎民生服務和產業結構轉型等領域,使受援國難以真正擺脫貧困、實現經濟增長。近年來,平等、務實、互利、共贏的南南合作成為更多發展中國家的新選擇。在此背景下,為繼續掌控國際發展合作的主導權,西方國家炮製出種種虛假概念並大肆炒作,反復鼓吹“落後產能轉移”“債務陷阱”等虛假敘事,抹黑詆毀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的合作。
西方稱中國向非洲等地轉移“落後產能”,給當地造成污染。但事實上,中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產能合作是根據對方需求“量身定制”,充分尊重對方意見,充分考慮環保因素。中國還積極與發展中國家開展新能源合作,被西方污蔑為“產能過剩”的中國新能源產業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受到發展中國家廣泛歡迎。
所謂“債務陷阱”也不過是西方操弄的“話語陷阱”。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23年國際債務報告》,非洲外債中,商業債務和多邊債務占66%,而中非雙邊債務僅占11%。另有數據指出,當前非洲的整體外債中,多邊金融機構和以西方金融機構為主的商業債權人所持債務占比近四分之三。
分析人士指出,西方國家及其輿論炮製這些概念的目的是干擾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選擇發展合作夥伴。印尼國際關係學者、薩拉斯瓦蒂研究所所長韋珍玉表示,西方通過施壓脅迫、炮製謊言等手段不斷在南方國家間製造分裂,就是為了“破壞南南合作,限制其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