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脈,亦是文脈,能夠跨越時空,勾連起一座城市的文化記憶。”濟寧市任城區文物所所長趙超告訴記者,流經濟寧主城區的6.4公里老運河沿線,分布著東大寺、太白樓、天井閘等11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
夜幕時分,泛舟古運河之上,兩岸人頭攢動,槳聲燈影中的煙火氣令人沉醉。途經東大寺橋、清平橋、玉帶橋、南門橋、玉堂醬園等,耳畔回繞起李太白的詩詞,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時空回到古時,欣然於運河兩岸的繁華與喧囂。
“我生在運河邊,是運河的水哺育我成長。乘船游覽,兒時的場景歷歷在目,但又有很大不同,如今兩岸熱鬧非凡,一派欣欣向榮的嶄新景象。這條河真的活了!”定居北京的王女士返鄉探親,特地帶女兒和外孫、外孫女感受“運河之都”的秀美與靈動。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過了濟寧,就是東昌。”明清時期,京杭大運河一線貫通,運河山東段沿岸由南自北孕育出濟寧、東昌(聊城)、臨清、德州等一批運河城市。
山陝會館、光岳樓、鰲頭磯、臨清鈔關、阿城上閘……京杭大運河聊城段歷史悠久,創造和累積了豐厚的文化遺產。近年來,聊城市積極構建實現運河長久保護、傳承與利用體系,形成大運河整體聯動保護大格局,將運河文化遺跡串珠成鏈,不斷推進運河文化創新發展。
近日,來自韓國、納米比亞等國的國際學生,走進聊城參觀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沉浸式感受這裡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博物館展廳內,一幅30米長的《東昌盛景圖》數字國畫,生動呈現了大運河聊城段的人情風貌,畫中人頭攢動,舟車輻輳,一派熱鬧景象。站在畫前,來自韓國的學生金炫智動情地說:“這裡展示的古代運河文化,讓我對聊城的歷史有了更深入的瞭解,我很喜歡這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