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成本上升、政府補貼發放的延遲、變化的市場條件等問題,投資到開工建設以及生產設施開始運轉之間,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此外,芯片工廠成本高昂,新建一家先進的芯片工廠可能花費超過200億美元。這些現實意味著,美國所謂“歷史性的390億美元補助”無法顯著地使全球份額向美國傾斜。塔夫茨大學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國際歷史副教授克里斯•米勒認為,美國在芯片生產上投入的巨額資金“並不會讓它成功實現自給自足”。
即使有美國政府的持續支持,由於在美國生產成本大幅超支,可以預見,未來,芯片、大容量電池、太陽能等“美國製造”將難以成為高效、創新和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品。更何況,由於政治不確定和黨派紛爭,補貼等產業政策能否激勵在美國的長期投資,也存在很大疑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