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新華網) |
中評社北京6月14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前不久舉行的2024年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圍繞推動智能製造發展,近年來工信部開展了加大技術攻關、增強解決方案供給、加強引領示範以及提升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工作。智能製造是實現我國製造業由大變強的核心技術和主線,既是製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也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智能製造應用規模和發展水平大幅躍升,製造業智能化發展成效明顯,有力支撐了工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我們努力推進數字技術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目前已培育421家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央地協同出台的系列政策,有力支持了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全國已建成近萬家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經過多年培育,我國智能製造已經取得長足進展,智能製造正在多領域多場景落地開花。例如,在新能源汽車製造車間,借助智能設備,引入機器人、物聯網等技術,實現生產線的自動化改造,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助力精細化生產;依靠智能巡檢技術,遠在千里之外也能雲端管理大型風力發電機,相比人工效率顯著提升。
大力發展智能製造產業是落實製造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製造業緊跟世界發展趨勢、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2021年12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提出,2025年要實現供給能力明顯增強,智能製造裝備和工業軟件技術水平及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市場滿足率分別超過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專業水平高、服務能力強的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當前,我國智能製造產業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短板。比如,高性能芯片、智能儀器儀表和傳感器、操作系統、工業軟件等關鍵核心元器件和零部件不能完全自主掌握。又如,智能製造的國家標準還不夠完善,很多企業應用標準去對標、評價的時候存在“水土不服”。基於此,要多措並舉,穩妥施策,構建智能製造的融合創新生態體系。
築牢技術基底,促進人工智能技術與製造業融合創新。加強核心技術攻關,解決一批基礎性、共性的技術短板。聚焦於製造業生產全過程,以“揭榜掛帥”方式集中科創資源,攻關一批共性和關鍵技術,突破精密加工等先進工藝技術。隨著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實現群體突破和融合應用,智能製造已經進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和先進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新階段,應以智能製造系統軟件、AI大模型和通用仿生機器人的部署應用為重點產業突破方向,支持打造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應用場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