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力發展智能製造裝備
http://www.crntt.hk   2023-06-12 08:33:26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智能製造裝備是高端裝備製造業的重點方向之一。隨著智能製造工程深入實施,區域協同、行業聯動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我國智能製造裝備產業規模超過3.2萬億元,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50%。《“十四五”智能製造發展規劃》就大力發展智能製造裝備作出系統部署。本期特邀幾位專家圍繞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產業集聚發展態勢初步形成
  
  我國智能製造裝備產業發展現狀如何?
  
  瞿國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主任、國家智能製造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智能製造裝備是製造過程實現智能化所必需的物質條件,也是智能製造的核心載體,是製造工藝、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在裝備產品上高度集成和融合創新的體現。智能製造裝備涉及領域多、範圍廣,在製造業各行業、各環節均有應用,具有工具性、使能性、基礎性和戰略性特點,其發展水平成為衡量一個國家製造業創新能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
  
  結合產品特性和應用場景,智能製造裝備可分為通用智能製造裝備和專用智能製造裝備兩大類。通用智能製造裝備包括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裝備、智能檢測裝備、工業控制裝備、智能物流裝備等;專用智能製造裝備是指面向汽車、冶金、化工、建材、制藥、電子等特定行業的專用製造裝備,具有明顯的行業專用屬性。相較傳統製造裝備,智能製造裝備通過與智能傳感、先進控制、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融合創新,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感知、分析規劃、糾錯容錯、網絡集成、診斷修復等智能化功能,能夠極大地提高裝備的加工質量、使用效率,降低應用成本。同時,智能製造裝備不單單是一台裝備,而是一個製造系統。在智能製造裝備基礎上,可根據生產需要搭建相應的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進一步構建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
  
  作為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創新的標誌性產品,大力發展智能製造裝備,對提升生產效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推動製造業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戰略和政策的引導下,我國不斷補短板、謀創新、促轉型,引導“研發—工程化—產業化”協同發力,推動智能製造裝備產業發展取得顯著進步。
  
  產業規模快速增長。隨著智能製造持續深入推進,我國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勢頭迅猛,推動建成一批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培育形成網絡協同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等新模式,帶動工業機器人、增材製造裝備、數控機床等智能製造裝備產業發展壯大,目前產業規模已達3.2萬億元。
  
  一批標誌性產品取得突破。近年來,我國通過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在工業母機、核心零部件等領域實現一定突破,形成一批達到國際同步水平的標誌性產品,國產智能裝備市場滿足率有效提升。濟南二機床自主研發的汽車衝壓設備,衝壓速度可達每分鐘18次,屬於國際領先水平,國內市場占有率達80%。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有限公司在精密傳動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其自主研發的精密諧波減速器填補了我國市場空白。
  
  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骨幹企業。鼓勵企業開展跨領域、跨區域合作,在工業機器人、智能物流裝備等領域培育出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水平在國際領先的骨幹企業,在海外市場形成了良好的品牌美譽度和影響力。埃夫特先後收購意大利噴塗機器人企業CMA、通用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商EVOLUT、汽車行業柔性焊裝生產線提供商WFC、投資機器人運動控制系統提供商Robox,在意大利成立埃夫特歐洲公司,機器人產品成功銷往意大利、德國、巴西、南非等國家和地區。極智嘉自主研發的智能移動機器人(AMR),被耐克、沃爾瑪、豐田、西門子、寶馬等國際龍頭企業廣泛應用,AMR全球市場占有率連續四年位居世界第一。
  
  湧現出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小企業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基礎力量,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目前已公布的四批共911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涉及機器人、機床、增材製造裝備、工業控制裝備、傳感與檢測裝備、智能物流裝備領域的企業近千家,涵蓋整機製造、零部件、系統集成等各領域,有效提升了我國智能製造裝備產業鏈自主配套能力和水平。
  
  產業集群建設成效顯著。通過完善頂層設計、加大應用推廣、強化平台建設等,目前已培育江蘇海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山東滕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湖北京山經濟開發區等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23個,上海市集成電路集群、廣東省廣深佛莞智能裝備集群等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4個,涵蓋激光加工裝備、電子製造裝備、金屬加工裝備、集成電路製造裝備等領域,初步形成以整機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集聚發展的集群效應。
  
  我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有規模優勢
  
  我國工業機器人在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等方面有何優勢?
  
  郝玉成(國機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機器人被譽為“製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其研發、製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將發展機器人產業納入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我國也高度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將機器人納入國家科技創新重點領域,大力推動機器人研發創新和產業化應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相關部門相繼出台《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培育和引導機器人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目前我國已成為支撐世界機器人產業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總體規模快速增長。近年來,在智能製造浪潮帶動下,我國機器人市場需求旺盛,產業規模快速增長。2022年中國機器人全行業營業收入超過170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44.3萬套,裝機量超過全球總量的50%,連續九年居世界首位。
  
  技術水平穩步提升。減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統等關鍵零部件取得突破。減速器方面,我國攻克了結構設計、加工與裝配等關鍵工藝技術,逐漸實現批量生產;部分機器人整機取得突破,功能和可靠性逐步完善,多款協作機器人產品實現了減速機、電機、編碼器以及驅動控制一體化集成,部分產品重復精度可達正負0.03毫米。
  
  應用深度和廣度大幅拓展。我國已連續九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每萬名員工中可操作的工業機器人數量達322台。同時,機器人企業深耕細分行業,通過與用戶深度合作,形成了若干針對特定行業工藝的解決方案,有效滿足了用戶需求。目前,國產機器人應用領域已覆蓋汽車、電子、冶金、輕工、石化、醫藥等60個行業大類、168個行業中類。
  
  市場秩序日益規範。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推進機器人標準、檢測、認證、監管等工作。在標準方面,成立全國機器人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加快完善機器人技術標準體系,推動機器人整機、安全要求及測試方法等急需的國家標準研製。檢測認證體系建設方面,已在上海、廣州、沈陽、重慶、北京等地建設6家國家機器人檢測與評定中心,檢測能力覆蓋整機、關鍵零部件、控制軟件等產業鏈上下游關鍵環節。
  
  產業集群發展效應初步顯現。從區域分布來看,我國機器人產業初步形成以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為核心,以成渝經濟圈、東北地區為補充的產業空間發展格局。其中,長三角地區集聚了一批國際領先企業,工業機器人產量居全國前列;珠三角地區依托雄厚的裝備製造、家電製造、3C製造等工業基礎,機器人產業化應用走在前列;環渤海地區以北京為核心,集聚了優質的科研資源,在機器人前沿技術研究、原創技術研發等方面具備較強優勢;東北地區依托哈工大、中科院自動化所等高校院所孵化了哈工智能、新鬆機器人等領先企業,在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持續創新、深化應用,我國機器人產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人工智能、大數據、新材料等新技術正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新產品、新形態、新應用等層出不窮。機器人產業處於升級換代、跨越發展的重要關口,要搶抓機遇,加快解決技術積累不足、產業基礎薄弱、創新能力不強、高端供給缺乏等問題,推動機器人產業邁向中高端。
  
  首先,要持續加強核心技術攻關。加大對高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高性能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盡快補齊產業鏈短板。同時,組織產學研用等優勢資源,聯合開展研發攻關和工程化應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深化產用協同,以用促研支持產品持續迭代優化。
  
  其次,支持機器人企業專業化、特色化發展。鼓勵企業加強衛浴、陶瓷、家具、鈑金、釀酒等一般通用工業細分行業的工藝積累,開發面向行業的專用工藝包和解決方案。通過拓展多元化應用市場,避免同質化競爭,鼓勵企業聚焦專業領域培育差異化競爭優勢,培育一批機器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再次,打造一批產業優勢集群。引導資源和創新要素向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地區集聚,建設一批主導產品特色鮮明、創新要素高度集聚、產業生態體系完善的機器人先進製造業集群,貫通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