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寧夏大武口區:白僵土上練就“謀粱”功夫
http://www.crntt.hk   2024-06-04 12:06:27
  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據新華每日電訊報導,時已入夏,位於河套平原核心區域的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卻不像江南綠意盎然。

  這里是我國五大鹽碱地分布區之一,黃河帶來的鹽碱性沉積物形成了典型的蘇打鹽碱地,糧食的收成往往衹有一般農田的三到五成。在這里,衹有馬齒莧、碱蓬、檉柳等鹽碱地原生植物能夠蓬勃生長,形成另一種灰黃色調。

  長期“泡”在全國各類型鹽碱地里的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謝旗對此再熟悉不過:“蘇打鹽碱地的土質像面團一樣黏,水肥下不去,種子出不來,手一捏就碎成白色粉末,當地人因此把它叫‘白僵土’。”

  當地諺語說“白僵土上不打糧”,如何向蘇打鹽碱地要糧食,是當地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過去當地人用黃河水“洗土”,隨著輕度鹽碱地陸續轉化為良田,人們將目光投向中重度鹽碱地。在水資源和成本限制下,培育耐鹽碱“良種”成為解題關鍵。

  謝旗用高粱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向白僵土要糧”

  大武口區祥和村距離黃河不遠,這里pH值在8.7—9,鹽分在千分之四到千分之十,屬於中重度蘇打鹽碱地集中地區,雖然土地平坦開闊,可就是“不長糧”。春耕以來,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產業技術創新部鹽碱地技術開發項目經理冀定磊幾乎住在了田里。

  “過去這里因為地力太差,都是零碎的散田,玉米長得稀稀拉拉,撂荒的土地達到三分之二以上。”冀定磊介紹,為扭轉狀況,2022年中化現代農業和當地合作,把祥和村8000畝鹽碱地承包下來,通過規模化、長期化模式綜合開發,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整體鋪設了地下排鹽暗管和水肥一體化灌溉設施,為“向白僵土要糧”搭好舞台。

  在鹽碱地上發展農業的成本高於常規農業,注定要操更多的心,“除了規模化外,種植的精細化、科學化也很重要,能否選取優秀的抗鹽碱品種是關鍵。”冀定磊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