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間,來自山東省平度市的47克青豐一號小麥種子、20克馬家溝芹菜種子、21克明村大黃埠西瓜種子、10克櫻桃番茄種子隨我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一起飛上太空,種子返回地面後,運用選育、雜交等技術,豐富了育種遺傳資源,為培育出產量更高、抗性更強、品質更優的新品種提供了充足的技術參考與支持。
“太空西紅柿現已經過5代繁育了,今年夏天市民就能嘗鮮了。”這些西紅柿色澤比較深,而且個頭相對較大。平度市明村鎮大黃埠村黨支部書記吳仁傑說,今年村裡種了5畝太空西紅柿,長勢好、個頭大、產量高,而且非常甜,“據專家檢測,它所含的番茄紅素要比普通西紅柿高出4到6倍。”
原產於北美地區的蔓越莓,如今成了黑龍江特產。為了培育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蔓越莓新品種,黑龍江省撫遠市的蔓越莓種子曾兩度搭乘神舟飛船。比拳頭大的彩椒、又大又甜的草莓……太空種子落地發芽結果,扮靚百姓餐桌,豐富著人們的味蕾。
“從糧食作物、蔬菜水果到花卉牧草等,航天育種的一大批新品種已走入市場、走上餐桌,進入日常生活。”劉錄祥介紹,我國先後利用各類航天器,搭載植物種子、菌種、試管苗等,從小麥、水稻、玉米、大豆、油菜、花生、棉花等主要糧棉油作物,以及番茄、辣椒、黃瓜等園藝作物中,育成和應用了一系列新品種,在牧草、林木、花卉等領域也有一定規模的推廣應用。
“太空旅行”後,距離成為真正的太空種子還有很長的路
不是所有的種子上天後都會發生奇妙變化。有的種子在空間飛行一周,最長的在太空中遨游了27天,能够改變的概率可能只有千分甚至於萬分之幾。“不管是航天育種,還是其他育種方法,歸根結底都是創造變異、選擇變異,然後利用變異的過程。育種專家培育太空種子,不僅追求產量,同時也看重品質提高、營養改善等優良性狀。”劉錄祥介紹。
種子篩選是航天育種的第一步。“航天器的每一克載荷資源都很寶貴,上天的種子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劉錄祥說,航天育種材料種類豐富,既有主要農作物、經濟作物等種子,也有不同地方特色品種和珍稀物種的種子,還有微生物菌種等。近年來,在全國航天育種協作組和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推動下,一批批“希望的種子”乘著神舟飛船升空、跟著“嫦娥”航天器繞月,實現批量化航天育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