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尖端技術正對生產要素進行變革、重組,培育新質生產力刻不容緩。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維表示,新質生產力建立在顛覆性技術創新基礎之上,加快發展具有高產業附加值的未來產業,是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支持和根本保障。要立足技術自主創新,在新賽道上實現超車。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發布《關於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重點推進未來製造、未來信息、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和未來健康六大方向產業發展。到2027年,未來產業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部分領域實現全球引領。
補鏈強鏈築牢產業根基
“現在,公司對產業鏈本地化這件事愈加重視。一是考慮供應安全需要,不僅考慮一級材料供應商的安全性,還要考慮更上游的供應商;二是考慮降本增效需要,一旦設備與材料全面本地化,產品將更具競爭優勢。”國內OLED龍頭企業維信諾的一位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3年12月,維信諾ViP AMOLED量產項目首片模組成功點亮。此舉意義重大深遠,不僅有望幫助國內面板廠擺脫高度依賴進口精細金屬掩膜版的局面,而且國內面板廠料引領全尺寸AMOLED主流技術,實現全尺寸終端產品覆蓋。
“支持龍頭企業優化整合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加快成為具有生態主導力和產業鏈控制力的一流企業。”工信部部長金壯龍近日表示,要全面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記者走訪一家京津冀地區半導體設備公司時瞭解到,為擰成一股繩加速技術攻關,其組建了“IC聯創”機制,而且在辦公大樓特別開辟一層,供產業鏈上下游技術人員共同辦公。
近年來,實現國產化愈發擲地有聲。“以前一說是國產設備,下游芯片製造廠看都不看。現在,他們會主動關心有沒有國產設備供應商,態度轉變很大。”一位半導體投資機構負責人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