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歐盟旗幟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總部大廈外飄揚。(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據中國網報導,據中國駐歐盟使團官微消息,2024年1月22日,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傅聰大使接受彭博社布魯塞爾分社社長凱文·懷特勞(Kevin Whitelaw)和記者湯姆·漢考克(Tom Hancock)專訪。
彭博社:歐盟經常談論“去風險”,這成了一個熱詞。當歐盟官員、歐洲領導人、美國領導人都使用同一措辭時,你有什麼看法,是否有所擔憂?
傅聰:坦率講,“去風險”戰略已經對中歐關係產生了阻礙。我們完全理解歐方加強經濟安全的願望,但問題是邊界在哪裡?如何平衡經濟與安全?這是人們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歐洲要想發揮更大作用,就必須擁有強大經濟。而衹有保持對外開放,才能實現這一目標。歐洲過去一直是全球化和自由經濟的堅定倡導者,但坦率講,如今歐方展現出的更多是內顧傾向和保護主義。這對歐盟並無好處。這就是我對“去風險”的看法。
彭博社:所以你認為這更像是一種不同的政治戰略,而非基於保護供應鏈和經濟的合法需要?
傅聰:我們理解保護經濟安全的願望,但要有明確界限。走得太遠,只會反噬自身。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很成功,主要經驗之一就是,要發展必須開放。閉關鎖國、拒他人於門外,不可能 “保護”自身經濟,只會害了自己。歐盟應該認識到這一點。歐盟採取的政策措施,如投資審查工具,顯示其似乎認為損害歐盟安全的因素無處不在。如果歐方排除所有外部投資,特別是來自中國的投資,就不可能真正實現經濟繁榮。此外,還有關於高新技術出口管制的議論。許多科學家和學者告訴我,中歐科技合作是雙向互惠的,阻止與中方開展科技合作不僅不利於中國,歐盟也會遭受損失。
另一件事是對外投資審查。這已遠遠超出“去風險”範疇。禁止對其他國家投資怎麼能維護自身經濟安全或“去風險”呢?對高科技企業來說,放棄超大規模的中國市場,還能興旺多久?很高興看到不少成員國正在抵制歐委會官員相關做法。希望常識和理性最終能夠占據上風。我們願與歐盟實現合作共贏。限制相互投資和高科技出口將造成雙輸。任何一方都不願看到這種局面。
我還想強調,中國高度重視與歐盟的關係。當前,世界進入動蕩期,地緣政治局勢緊張。我們認為,歐洲在政治和經濟上都是一支重要的全球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