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共建一帶一路發展 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
http://www.crntt.hk   2024-01-24 15:31:18
  中評社北京1月2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科技創新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深入發展的條件下,創新要素更具有開放性、流動性。衹有加強全球科技創新合作,加快技術轉移和知識分享,共同培育全球發展新動能,才能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習近平主席向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致賀信時強調:“科技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方將弘揚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深入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這為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助力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大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科技事業發生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中國的科技創新不僅造福中國人民,也為世界發展帶來新機遇。目前,我國已經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係,簽訂了116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加入200多個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新格局已經形成。我國已經成為推動世界科技創新實踐、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力量。

  作為長周期、跨國界、系統性的世界工程、世紀工程,共建“一帶一路”在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交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習近平主席強調: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探索遠親近鄰共同發展的新辦法,開拓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10多年來,中國同共建國家加強科技交流和知識分享,不斷優化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資源,積極開展重大科技合作,共同培養科技創新人才,科技創新合作加快推進,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23年6月底,中國與80多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簽署《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成員單位達58家。截至2023年10月,中國與50餘個共建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知識產權合作關係,在農業、新能源、衛生健康等領域啟動建設50餘家“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面向東盟、非洲、拉美等區域建設了9個跨國技術轉移平台;支持逾萬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青年科學家來華開展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累計培訓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技術和管理人員1.6萬餘人次。“一帶一路”智庫合作聯盟、“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一帶一路”醫學人才培養聯盟等各類合作機制集中湧現,形成了多元互動、百花齊放的人文交流格局。

  循大道,至萬里。科技創新必將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其中第五項就是推動科技創新。習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將繼續實施‘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舉辦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未來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聯合實驗室擴大到100家,支持各國青年科學家來華短期工作。”在首屆“一帶一路”科技交流大會上,中國提出國際科技合作倡議,倡導並踐行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國際科技合作理念,堅持“科學無國界、惠及全人類”,攜手構建全球科技共同體。倡議包括堅持崇尚科學、創新發展、開放合作、平等包容、團結協作、普惠共贏等具體內容,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更好推進國際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了中國方案,也必將為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持久動力。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