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新發展模式是破解房地產難題治本之策
http://www.crntt.hk   2024-01-12 09:01:42
  中評社北京1月12日電/房地產市場進入本輪調整周期後,中央及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均出台了大量促進房地產市場企穩回升的調控措施。2023年房地產市場呈現前高中低後穩態勢。但總體而言,市場仍處於調整周期,並將持續一段時間,房地產市場仍面臨不少問題。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是破解房地產發展難題、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治本之策。
  
  經濟日報發表記者亢舒評論文章表示,構建新發展模式是破解房地產難題治本之策。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正在進入新階段。房地產市場已走過20年持續高速擴張歷程,不可能持續保持高增長,進入新階段是大勢所趨,出現調整是正常現象。這種調整有利於淘汰落後產能,有利於結構優化,有利於房地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央提出,適應中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新形勢就在於中國總體告別了住房短缺,住房供求基本平衡,局部甚至出現過剩。
  
  文章分析,構建新發展模式,是因為舊模式走不通了。當前中國房地產市場面臨的困境,根本原因在於過去房地產行業形成的“高周轉、高杠杆、高負債”的“三高模式”。舊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必須向新模式轉變,探索新發展路徑。
  
  什麼是房地產新發展模式?新發展模式不應該僅是定義出來的,更應該是探索出來的,是自下而上逐步形成的。在我們的期待中,新發展模式應該是相關制度保障更加完善,市場與保障共進,租購並舉,開發與經營、服務並重,增量住房與存量住房協同發展,商品房品質上乘,居民居住條件持續改善,企業運行平穩,市場健康發展。
  
  構建新發展模式,須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新機制。新模式需要解決過去這四個要素錯配帶來的供求、房價收入、租金等失衡問題。要從要素資源科學配置入手,適應人口向城市群、大城市流動的趨勢,適應老齡化、生育政策變化帶來的人口結構變化,加強住房與土地金融資源的聯動,建立以人為核心的要素聯動機制。根據人口變化確定住房需求,根據住房需求科學安排土地供應、配置金融資源,實現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錢,防止市場大起大落。
  
  構建新發展模式,須完善房屋從開發建設到維護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基礎性制度。包括改革開發方式、融資方式、銷售方式,加快推進商品房現房銷售,探索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等制度,形成房屋安全長效機制,讓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有依據有保障。
  
  構建新發展模式,須實施好“三大工程”建設,加快解決新市民、青年人、農民工住房問題。“三大工程”是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城中村改造。各界高度關注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設拓展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最終實現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場滿足多層次改善性住房需求。新模式下,宜建立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解決好居民的住房問題,讓他們放開手腳奮鬥。
  
  構建新發展模式,要下力氣建設好房子,在住房領域創造一個新賽道。好房子好在哪兒?就是要綠色、低碳、智能、安全,讓群眾住得健康,用得便捷,成本又低,還放心安心。好房子須規範先行,宜完善住宅項目規範,從建築層高、電梯、隔音、綠色、智能、無障礙等方面入手,提高住宅建設標準。要強化科技驅動,研究面向未來的好房子建造技術,發揮好科技創新平台對建造的支撐作用。
  
  文章指出,新發展模式下,房地產市場將有廣闊發展空間。我們要堅定信心,不能房地產一調整,就覺得行業會一蹶不振。現在處在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階段,人均GDP剛剛超過1.2萬美元,城鎮化率按常住人口統計是65.2%,按照戶籍人口統計城鎮化率僅為47.7%。城鎮化無論從數量還是從質量看,都有較大提升空間,這意味著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仍然較大。中國已實現全面小康,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1平方米左右,但結構上中小戶型偏多,人均住房間數也不高,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住房的改善性需求潛力非常大。中國房地產實現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仍然有堅實支撐。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