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0日電/前不久,京津冀三地在雄安新區共同簽署《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行動方案》,共同發布系列協同創新成果,以務實舉措推進京津冀三地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當前,各地自貿試驗區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在不斷進行差別化探索的同時,謀求合作,持續釋放制度創新紅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自上海自貿試驗區設立以來,我國先後分7批設立22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多年來,自貿試驗區通過開放政策的創新與實踐,形成了許多標誌性、引領性制度創新成果。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自貿試驗區共向全國復制推廣302項制度創新成果。2023年上半年,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占全國18.4%的外商投資和18.6%的進出口貿易,為我國經濟增長注入強勁發展動力。
制度創新是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關鍵。黨中央、國務院已先後出台28份自貿試驗區建設方案以及一批含金量較高的政策文件,累計部署3400多項改革試點任務,涉及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政府職能轉變等,形成較為完善的自貿試驗區政策制度框架體系。一方面,放寬市場准入等政策有利於吸引大量外資以及國內投資,推動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法治化管理模式能為企業提供穩定和可預期的法律環境,推動知識密集型產業發展。在自貿試驗區的示範帶動下,我國營商環境顯著改善,外資開放幅度明顯擴大,產業結構布局不斷優化。
當前,在自貿試驗區建設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項。比如,機制創新呈現出“小修小補”趨勢,在承擔風險壓力測試、率先推進制度型開放等關鍵任務方面有待深入推進,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系統集成性和重大突破性改革創新亟待提升;不少自貿試驗區產業基礎較為薄弱,缺少高新技術以及新興產業支持;服務貿易領域的開放還不夠,特別是金融、教育、醫療等領域面臨的限制較多;等等。對此,要迎難而上,從產業和企業等層面發力,扎實推動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
從產業層面,完善頂層設計,推進制度集成創新。在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環節,實質性擴大自貿試驗區改革自主權,拓展自貿試驗區制度集成創新空間和創新權限。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在自貿試驗區建立一批以自主可控的國際化產業鏈供應鏈為主的世界領先產業集群,推動重點領域全產業鏈開放創新發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加大數字產業、未來產業開放壓力測試力度,逐步成為規則引領者。
從企業層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簡化企業開辦程序,減少行政審批環節,加快審批速度。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發展,提供財稅優惠政策,減輕中小微企業稅費負擔,建立健全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健全法規制度保護中小微企業合法權益。建立風險投資引導基金,提供風險投資,支持解決企業融資難題。鼓勵區內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在數據跨境流動、數字技術應用、數據開放共享和治理方面為企業提供便利,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程時雄、劉樹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