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22日電/據大公報報導,可以樂觀地預測,中國經濟的外部約束條件有望緩解,不排除美聯儲會在明年3月份開啟首次預防性降息的可能,這亦有望緩解中美貨幣政策周期錯位的約束。如果美聯儲政策轉向,歐央行可能跟隨美聯儲降息。對實體經濟而言,這將有助於全球製造業周期企穩回升。貿易方面,如果美聯儲的預防性降息可以使歐美經濟軟著陸的話,全球出口的鏈條將會好轉。
11月份的中國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復甦動能仍然由供給推動,社會融資規模、新增人民幣貸款、M1、M2等指標說明社融總量符合預期,但自發融資的需求仍然偏弱,社融的結構有待優化。11月積極財政持續發力,政府債是社融的主要支撐項,包括發行特殊再融資債約3530億元(人民幣,下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約1805億元,拉動政府部門淨融資同比多增4980億元。M1增速進一步下降,顯示資金活化程度進一步降低,說明信心需要進一步修復。
在歐美處於通脹壓力時,中國由於企業盈利下降和房地產部門去杠杆過程,加大了CPI和PPI下行壓力,因此需要在財政上加大杠杆,做反向托底。這一階段,我們應該充分汲取國際利用杠杆率修復經濟的經驗和教訓。
日本在經濟泡沫後存在很長的經濟復甦周期。經濟大衰退出現後,全球需求下降導致日本的房地產、居民消費、企業投資都陷入低迷中,日央行基準利率近十年維持在零或零以下。在前十年甚至前二十年中,日本修復經濟的教訓是前期的政策刺激不足,後期居民和企業的通縮預期強化導致政策失效。一旦市場的通縮預期形成並且強化後,常規性的貨幣政策效用非常有限。
此外,日本的財政政策效果也低於預期,這是由於日本政府更迭過快,每次財政政策的執行都有重復部分,且效益無法延續。當然還有很多因素拉低了其財政政策的效果,包括日本國內的經濟效益不佳、基建的規模收益遞減、地方政府財務狀況不良導致財政政策乘數效應低於預期等。總的來說,貨幣與財政政策失效導致日本做出的很多努力都效果欠佳。
美國在次貸危機後吸取了日本90年代反向刺激政策不足的經驗教訓。在次貸危機後,美國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力度迅速加大,扭轉了居民部門和企業部門的預期,基本上只用了三年就走出了經濟危機。
基於美日的經驗,當通脹有下滑征兆時,如果採取去杠杆的做法,可能初期能緩解通脹下滑壓力,但同時也會導致經濟增速快速下行,致使杠杆率下降幅度不及預期,甚至在經濟增速下降過快的情況下使得杠杆率反向增長。而如果強化財政和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作用,在初期不免會引起杠杆率快速增長,但一旦杠杆率的快速增長帶動GDP修復,就會因為分母效應使杠杆率逐漸回落至正常狀態。所以在利用杠杆率修復經濟時,不能影響到經濟自身的修復能力,否則效果可能不盡如人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