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模式向縱深推進——
在寧夏中衛市金沙海景區,沙漠運動基地開發了沙漠徒步穿越、探險露營等一批沙漠戶外運動項目,實現年收入超2000萬元。金沙海旅遊公司項目部負責人曹靜介紹:“我們從住宿、餐飲等方面提供全鏈條服務,既能留住客人,還增加了產業收入。”
各地推動戶外運動與文旅、科技、交通、住宿、商務等產業有機融合,發揮對就業的帶動作用,打造戶外運動產業新增長點。推進戶外運動消費場景與鄉村旅遊、休閑農業等融合,轉化綠水青山生態價值。
科技應用刷新消費體驗——
在蘇州高新區鎮湖街道太湖邊,有一條配備了AI數據采集器等數智化系統設施設備的環太湖半程馬拉松數字跑道。每周雙休日,家住蘇州科技城的馬可都要來這裡跑上一圈。這條超21公里的數字跑道,途經太湖一號露營公園、杵山生態公園等環太湖景點區域。跑步中,可隨時查看跑步成績、運動排行、健康數據、動作矯正分析等。
不少地區推動科技賦能戶外運動場景,開發智能騎行、智能劃船、模擬飛行等線上產品和服務,打造戶外運動線上線下協同發展的消費新模式。加強增強/虛擬現實等智能技術應用,打造沉浸式戶外運動體驗空間,實現戶外運動場景感知化、運動體驗數據化、運動展示互動化、運動社交情境化。
標準化建設快速推進——
今年7月,體育總局會同有關部門共同起草的11項冰雪運動國家標準獲國家標準委批准發布;9月,體育總局批准發布《帆船賽事活動辦賽指南》等8項行業標準。
我國持續加強戶外運動標準化建設,逐步建立各類戶外運動標準體系,制定相關產品和服務標準,重點推進戶外運動場地設施建設運營、賽事活動管理等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強化標準實施。
優化產業發展布局,擴大服務設施供給
在蘇州市姑蘇區西環路高架橋下,多種色調交織出無限活力。輪滑場、籃球場……原先高架橋下的草地經過綜合整治,已經成為各種類型的運動場所,風景煥然一新。
“這個全新的戶外健身場所很棒,在寬敞的露天環境中,我可以盡情享受多項戶外運動了。”附近居民葛靜茹由衷地為這個橋下空間改造點贊。玩完輪滑後再打籃球,幾個小時下來,葛靜茹已滿頭大汗:“體驗很好。正好測試一下這裡場地的性能,想著節假日帶著朋友一起來運動。家門口的天然健身房,便利又省心。”
打造健身地帶、構建兒童游樂園……近年來,蘇州市城市管理局積極開展高架道路橋下空間綜合治理工作,實施項目化提升改造,按需改造,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亮點,讓越來越多高架橋下的閑置資源變為城市裡的“活力鍛煉空間”。
“目前已完成14個橋下空間治理提升項目。未來,我們將改造更多橋下空間,為市民帶來更多美麗空間、實用空間與運動空間。”蘇州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青鬆說。
《行動方案》提出,“充分利用優質資源,優化產業發展布局,擴大服務設施供給,提升服務保障水平”。近年來,各地區既在開拓增量空間上下功夫,也在優化存量空間上做文章,為廣大群眾提供安全優質的戶外運動設施,為更多人參與戶外運動創造便捷條件。
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營造良好環境。“美麗清潔的渝河又回來了,釣魚活動又熱鬧起來了,真好。”家住寧夏固原市隆德縣的資深釣友柳自軍說。近年來,隆德縣對渝河進行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2022年起,該縣連續舉辦兩屆垂釣大賽,吸引了全國各地釣友。
堅持統籌資源,壯大消費空間。銀川借助豐富的冰雪資源,持續完善冰雪運動場地。部分景區從中看到前景和商機,利用現有資源打造戶外運動場地,目前全市戶外冰場已有8個、雪場15個。
近年來,我國戶外運動場地設施迅速增長。截至2022年底,我國健身步道共計12.78萬個,達31.42萬公里,較2021年分別增長20.68%、19.29%;全國冰雪運動場地2452個,較上年度增長8.45%。
閔捷表示,下一步,要按照《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的“五區三帶”戶外運動產業空間布局,鼓勵各地根據不同自然資源禀賦條件,持續優化發展環境,廣泛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打造更多戶外運動場地設施示範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