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漢字教學那些事兒
http://www.crntt.hk   2023-11-17 10:47:31
 
  課堂教學要和實踐結合

  胡穗娟

  作為荷蘭丹華文化教育中心的教師,如何讓華裔兒童喜愛並輕鬆地學習中文是我一直探索的課題。學校從2007年9月開始,為提升學生的漢字認讀和閱讀能力,新加了郭保華教授編寫的《中華字經》作為教材,教學成效顯著。

  從2012年9月開始,我擔任“中華字經”班的老師,在這10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一些能讓華裔兒童有效學習中文的經驗。

  首先,在“中華字經”課堂上,採用互動教學模式。比如,我會模仿各種小動物的聲音,同時配合肢體形態和孩子們進行互動。我也會讓孩子們採用互幫互助的交流方式。比如,在一次“認字卡,讀一讀”的練習中,4歲的朗朗拿到“楓棵紫檀”的字卡不會讀,我就請平時識字能力較好的朝朝幫他讀出第一個字。朝朝沒有直接讀字,而是說:“這個字和樹有關,是‘木’字旁,右邊是一個‘風’字。”朗朗一聽,馬上讀出了這個字。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分析了漢字結構,還加深了友誼。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中華字經》和傳統教材《中文》互為補充。

  在“中華字經”班新生入學初期,不少家長有這樣的疑問:“學習了快速認字,孩子們如何在平時閱讀中運用?”

  認識漢字是中文閱讀的基礎,在對《中華字經》和《中文》課本的教材分析和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兩者之間的教學存在互相遷移整合的關係。比如,學習完《中華字經》的《名人》一課後,學生們又學了《中文》第三册第2課的《去書店》。當孩子們讀到“我拿了一本《安徒生童話故事》看了起來”這句時,不少學生舉手說:“老師,我們在《中華字經》中學了 ‘童話’這兩個字。”再比如,在我教《中文》第9課《蔡倫造紙》時,在老師範讀了一遍課文後,孩子們可以簡單復述文章內容,也知道造紙術是蔡倫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是畢昇發明的。這是因為“蔡倫畢昇”4個字在《中華字經》的《文化》一課已經學過,而且我通過多媒體圖片給孩子們講述了造紙術和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過程。

  此外,我還將《中華字經》所學的漢字進行延伸。比如,在教完《中華字經》的《山水》一課後,除了讓孩子們分析字形結構,我還讓孩子們學兒歌《山青青》,巧妙地將《中華字經》裡的內容延伸到課外。

  最後,將《中華字經》所學內容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

  對華裔兒童來說,從認識漢字到運用漢字,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中華字經》涉及的領域很廣,不少內容可以在生活中用起來。比如,學了兩年《中華字經》,孩子們會用“虹霓霞輝”讚美晚霞,會對爸爸媽媽說“夫妻相敬”,對爺爺奶奶說“壽如鬆柏”,他們也知道做人要“純朴寬厚”,懂得了“遇事謙諒”,學會了“尊朋禮友”。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漢字教學過程中,我堅持做好三心”——愛心、專心和恒心,即對學生要有愛心,研究教材要專心,探索教學方法有恒心。

  (作者為荷蘭丹華文化教育中心中文教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