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1日電/網評:消除漢字“失寫症”呼喚加強“深閱讀”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威利
近日,話題“賬與帳很多人分不清”衝上微博熱搜,起因是多個社交軟件和平台的用戶登錄頁面、用戶協議、隱私政策等相關表述中多處使用的是“帳號”。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工作人員向媒體表示,已擬函請中央網信辦網絡綜合治理局指導平台糾正。
漢字是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是最具代表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標識。我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公共服務行業以規範漢字為基本的服務用字。一段時間以來,社交軟件和平台上“帳號”頻現,顯然背離漢字的書寫規範,容易誤導青少年,必須盡快加以規範整治。相關網絡平台應當主動糾正錯別字,舉一反三,常抓不懈,積極擔負起文化責任。
錯別字事小,文化事大。從“賬與帳很多人分不清”衝上熱搜,更應引起深入反思的是,現實生活中,還有多少錯別字堂而皇之地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被人們熟視無睹、將錯就錯?如何才能消除此類現象?
提筆忘字、頻寫錯別字現象,被稱為漢字“失寫症”。近年來,諸如“賬與帳很多人分不清”等與漢字“失寫症”相關的話題屢屢引發眾議,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閱讀的快速化、碎片化。研究表明,快速化、碎片化閱讀,很難將知識連成體系,容易讓一個人的思考變得膚淺和表面化,對於錯別字變得不夠敏感。其二,因為“用進廢退”,很多人平常很少動筆,導致個人的文字應用能力不進反退,時間一長,分不清常用錯別字,也就不足為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