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支持梯度轉移與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協同發展。支持原油、煤炭、天然氣等能源性商品和鐵礦石、銅精礦等資源性商品以及糧食等大宗商品進口,在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主要進口地設立保稅倉庫,就地開展加工貿易。”黃伶俐表示,此舉有助於推動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依托綜合保稅區政策優勢,將綜合保稅區打造為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示範區。
海關總署高度重視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支持加工貿易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支持符合條件的綜合保稅區外企業開展自產產品保稅維修試點,加快推動一批維修項目落地,支持加工貿易新興業態發展。
黃伶俐介紹,今年1—9月,全國保稅維修進出口2459.17億元,同比增長105.9%。保稅維修等業務的開展,可幫助企業以較低的成本整合全產業鏈,形成以生產訂單帶動維修訂單、以維修訂單促進生產訂單的良性循環。例如,廈門海關有力助推廈門市打造航空維修基地。今年1—9月,廈門市航空保稅維修實現進出口貨值1253.11億元,同比增長12.43倍。
打造智慧監管系統,促進產業發展再上新台階
我國企業通過加工貿易參與全球分工,加工貿易從整體上帶動了我國加工製造業水平的提升,增強了創新能力,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如今,在廣東東莞,已有約三成加工貿易企業設立了研發機構,500多家申請成為高新技術企業,超過2000家建立起自主品牌,累計擁有品牌數超過1.3萬個,ODM(自主研發設計)+OBM(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重從2009年的40.8%提升至75.3%。
《方案》提出,實施“保稅+ERP(企業資源計劃)”監管改革。推進智慧保稅監管系統建設。完善保稅業務系統生態,實現保稅業務全流程信息化辦理,強化信息互通和系統互聯,構建數字化、智能化的智慧保稅監管體系。
黃伶俐介紹,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影響,我國外貿企業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引入現代化ERP系統。前期,海關總署已在深圳、合肥等13個直屬海關開展試點,對接企業ERP系統直接抓取數據,企業只需一次報備,不再需要逐票辦理,每月可減少重復申報數據超過220萬條,賬册設立、變更和報核準備時間壓縮一半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