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激發湧現更多專精特新企業
http://www.crntt.hk   2023-09-24 08:02:11
  中評社北京9月24日電/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增強經濟韌性、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關鍵主體,也是激發創新活力、完善產業生態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取得明顯成效。2023年7月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指出,培育一批關鍵行業民營科技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創新能力強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本期特邀專家圍繞相關問題進行研討。
  
  走專精特新發展壯大之路
  
  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總體情況如何?
  
  萬勁波(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指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徵的中小企業。專業化指產品(含服務)的專門性、生產工藝的專業性、技術的專有性和產品在細分市場中的專業化發展優勢;精細化指產品的精致性、工藝技術的精深性和企業的精細化管理;特色化指產品的個性特色;新穎化指產品與技術的創新性、先進性,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較高的附加值和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中小企業是數量最多、最具創新活力的經營主體,廣泛分布於各細分領域,是產業鏈配套、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產學研合作、就業吸納的關鍵主體。截至2022年末,我國中小微企業數量已超過5200萬戶,比2018年末增長51%。2022年平均每天新設企業2.38萬戶,是2018年的1.3倍。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我國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的三個層次,代表企業成長的不同階段。創新型中小企業處於“種子企業”階段,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較強創新能力和較大發展潛力,是優質中小企業體系的“塔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處於“瞪羚企業”階段,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經營效益好,是優質中小企業體系的“塔身”;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處於“獨角獸企業”階段,位於基礎核心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創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術、細分市場占有率高,是優質中小企業體系的“塔尖”。
  
  目前,全國已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超20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9.8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1.2萬家。這些優質中小企業在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對接、產業鏈強鏈穩鏈固鏈、促進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經過持續培育,還將湧現出一批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部分企業將成長為創新型領軍企業,為我國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多處於製造業行業、聚焦細分領域或產品、聚集效應明顯。與全球同類企業相比,我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普遍發展時間較短,大多數企業仍處於成長期,並呈現出以下特徵。一是創新驅動特徵明顯。超四成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聚集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等高技術領域。二是主業特色鮮明。超六成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深耕工業基礎領域,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力量。三是加速邁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超九成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國內外知名大企業的配套供應商,在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中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來,工信部通過“政策惠企、環境活企、服務助企、創新強企、人才興企”,梯度培育優質中小企業,引導中小微企業以專注鑄專長、以配套強產業、以創新贏市場,走專精特新發展壯大之路。發揮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引導帶動作用,累計設立31只子基金,投資項目1100多個。其中,200多家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在獲得投資後成長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與此同時,堅持部門聯動、政策協同,引導金融資源加大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
  
  我國將繼續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更多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引導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積極開展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系統升級,依靠自主研發和原創技術驅動,提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競爭力。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加快形成先進生產力和新質生產力,為穩經濟、強創新、擴就業、惠民生提供堅實支撐。
  
  數字化賦能企業轉型升級
  
  專精特新企業如何借助數字化手段實現轉型升級?
  
  張熠天(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人工智能所研究總監):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實踐證明,專精特新企業通過數字化手段能夠實現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率的雙提升,進而實現企業轉型升級。
  
  一方面,通過“上雲用雲”等數字化手段助力專精特新企業模式業態創新發展。傳統企業生產通常面臨來自人力、供應鏈、庫存、設備、物流等各方協同的壓力,因此能夠開展組織、業務、資源等在線配置、協同運作的企業就表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由於許多企業平時並未注重遠程智慧辦公平台的搭建,同時也並未實現智能化管理,面對突發事件時,就會暴露組織架構不清晰、難以快速準確調整計劃方案、運營管理混亂等問題。專精特新企業通過上雲,能以較低成本獲取大型企業使用的IT專業化服務,以平台化、開放式的發展模式加快彌補發展基礎與關鍵技術短板,借助雲技術快速實現業務和管理效率提升,實現商業模式創新,進而增強競爭力和社會經濟效益。
  
  傳統製造業企業主要以線下業務為主,隨著平台型互聯網企業向實體端拓展業務,暴露出傳統企業獲客能力弱、經營模式單一、供應鏈運轉難等短板。能否實現向“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模式轉變,成為當前許多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針對專精特新企業,借助數字化手段實現轉型升級並非簡單地將線下內容轉移至線上,而是通過互聯網線上手段進行業務拓展、客戶價值提升,以及訂單、物流和配送綜合管理等,打造“人、貨、場、資”全鏈路商業模式,真正實現企業品牌和服務升級。
  
  例如,企業線下場景“搬家”線上。面對新型互聯網商業模式的衝擊,原本數字化程度較高的企業能夠以線上流量衝抵線下業務受到的影響,數字化程度不高的企業可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及時開發線上平台,將一部分業務由線下直接搬至線上,並及時謀劃新型業務,探索線上到線下(O2O)、用戶直連製造(C2M)等,找到業務新的增長點。
  
  另一方面,通過“共享製造”,能夠降低專精特新企業運營成本,高效率實現提質降本增效。專精特新企業可通過互聯網平台,圍繞用戶需求、製造資源、生產能力等環節,推動設計、製造、供應和服務環節的並行組織和協同優化,整合和配置分散的製造資源和製造能力,最大化提升製造業生產效率。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