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深化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認識
http://www.crntt.hk   2023-10-14 08:17:55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並重
  
  文章指出,在完善宏觀經濟治理的過程中,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提出加強需求側管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提升供給體系的韌性和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必須建立擴大內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加強需求側管理,建設強大國內市場。”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要相互配合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相結合,有助於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們對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持續增加,國內部分產品難以有效滿足消費者需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有效淘汰落後產能,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適應高質量產品生產要求,從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強需求側管理則能夠改善總需求結構,提升居民消費規模和質量,從而對供給側形成牽引作用。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相結合,還有助於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全球產業鏈面臨重構壓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助於穩固中國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為國際大循環提供動力。加強需求側管理則能夠持續釋放消費潛力,使中國成長為世界市場,推動國際大循環更加順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縱觀世界經濟發展史,經濟政策是以供給側為重點還是以需求側為重點,要依據一國宏觀經濟形勢作出抉擇。放棄需求側談供給側或放棄供給側談需求側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關係,而是要相互配合、協調推進。”這一論斷闡明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側管理之間的關係。
  
  需要注意的是,在經濟運行過程中,既會面臨供給結構失衡問題,也會面臨短期經濟波動問題。而且,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由於需要淘汰一些落後產能,可能會引發短期內的就業壓力和經濟下行壓力。為促進經濟平穩運行,需要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總需求管理政策加以配合。這有助於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顯著成效
  
  文章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實踐層面和理論層面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就實踐而言,自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來,中央與各級地方政府圍繞“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以及“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等重要任務,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已經取得較為明顯的階段性成果。就理論而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助於推動中國經濟理論的創新發展和中國自主的經濟學知識體系的建構。
  
  第一,較好地完成了“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去產能進展順利,重點行業的大量過剩產能得到化解,產能利用率提高。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淘汰落後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鋼鐵約3億噸、水泥約4億噸。去庫存成效明顯,房地產市場發展更趨平穩。去杠杆步履穩健,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連續下降,宏觀杠杆率上升勢頭得到遏制。降成本立竿見影,2022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4.2萬億元,企業減負明顯。補短板持續發力,推進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批重大民生工程落地見效,醫療、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財政投入力度持續加大。
  
  第二,高質量供給不斷增加、新產業不斷湧現,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助推下,中國不斷加強技術創新,高新技術產品越來越受青睞,2022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上升至近1萬億美元。一大批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湧現,2022年中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17.36%。此外,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也大幅提升,反映出新產業的良好發展態勢。
  
  第三,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供給結構加快升級,需求結構不斷優化。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下,產業結構不斷轉型升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轉型升級指數達到162.8,比2015年提高了53.1。供給結構升級進一步帶動需求結構不斷優化,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和交通通信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約32%,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之間形成良性循環。
  
  第四,助推中國宏觀經濟治理體系不斷健全,體現了對西方宏觀經濟理論的超越。其一,西方宏觀經濟政策主要應對的是總需求衝擊所引發的經濟波動,調控範圍聚焦需求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則聚焦供給側,並與需求側管理相互配合。由此,中國宏觀經濟治理較好實現了對需求側和供給側的全面調控。其二,西方宏觀調控工具主要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對供給側結構失衡問題進行優化調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主要涉及總量層面,而結構層面的問題則需要結構政策加以應對。由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豐富了中國政策工具箱。其三,西方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主要是短期穩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中國宏觀經濟治理的目標體系涵蓋了供給結構優化等其他重要目標。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