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加快推進貿易強國建設
http://www.crntt.hk   2023-09-23 08:50:25
未來貿易仍將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中評社北京9月23日電/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有力舉措,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時代大勢,順應歷史潮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作出加快建設貿易強國的重大戰略安排。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從貿易大國走向貿易強國,鞏固外貿傳統優勢,培育競爭新優勢,拓展外貿發展空間,積極擴大進口”。2015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提出,“逐步變大進大出為優進優出,推動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立足國內大循環,協同推進強大國內市場和貿易強國建設”“加快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推動貨物貿易優化升級,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發展數字貿易,加快建設貿易強國”。貿易強國建設的內涵不斷豐富,展現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與時俱進、守正創新,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推進貿易強國建設的使命感。
  
  經濟日報發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洪俊傑文章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貿易高質量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貿易大國地位不斷鞏固,貿易結構不斷優化,貿易效益顯著提升,正在向貿易強國邁進。未來貿易仍將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加快建設貿易強國,需要理論指導和前瞻謀劃,也需要精準布局並扎實推進。要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構建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加快布局數字貿易等新領域、新賽道,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守牢安全底線和防範化解風險,增強中國在國際貿易領域的話語權,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
  
  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文章指出,對外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開放水平提高有利於增強貿易綜合實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加快建設貿易強國,要求我們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推動貿易規模穩定、結構優化、質量提高。
  
  一是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基於中國現有經濟體量和製造業規模,以及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要求,需要開拓更多市場。高水平開放要求充分運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使國內外市場更加聯通,增強全球資源整合配置效率和能力,不斷提升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
  
  二是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制度型開放就是要構建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相銜接的規則和制度體系,其開放的水平和程度決定著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全面、深入、持久的水平和程度。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能夠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穩定投資預期、降低投資成本。要從制度、規則、標準等方面打通各種壁壘,推動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三是提高貿易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隨著中國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比重不斷上升,在貨物貿易方面,要更注重貿易結構優化,實現貨物貿易提質升級;在服務貿易方面,要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持續推進服務貿易深層次改革、高水平開放、全方位創新;在數字貿易方面,要培育數字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建立健全數字貿易治理體系,打造建設貿易強國的新引擎。
  
  四是優化國內區域布局,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優化區域開放布局,要將不同地區開放進程與區域重大戰略聯通起來,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發揮各自比較優勢並形成相互支撐,共同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東部沿海地區要持續鞏固開放領先優勢,邁出高水平開放新步伐;中西部地區繼續拓展開放的廣度和縱深,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五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搭建開放新平台。共建“一帶一路”為世界經濟增長拓展了新空間,為國際貿易和投資搭建了新平台。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要以共建“一帶一路”為抓手,推動中國同周邊國家命運共同體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進一步拓展“一帶一路”向西新通道,實現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給質量、更高發展韌性,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
  
  六是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貿關係,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在更高水平上擴大對外開放,對更好促進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積極發展全球夥伴關係,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要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支持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金磚國家等合作機制和平台,進一步完善區域經濟合作網絡,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構建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文章分析,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在國際競爭中的比較優勢體現為較低的要素成本,如低廉的勞動力、土地和環境成本等。隨著勞動力成本持續增加,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環境承載能力接近上限,開放型經濟傳統競爭優勢受到削弱,傳統發展模式遭遇瓶頸。但也要看到,中國人力資源豐富,擁有超大規模的市場、較完善的基礎設施以及結構完整、配套齊全的產業體系,創新發展的制度環境和政策環境在持續完善,開放型經濟仍然具備顯著的綜合競爭優勢。在新形勢下,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是促進中國實現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的重要抓手。
  
  一是為推動擴大開放提供制度保障。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認真履行降低關稅承諾,努力消除非關稅貿易壁壘,完善基於規則的市場經濟法律法規,構建符合多邊貿易規則的法律體系,對外開放步伐不斷加快。新時代新征程,要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強黨對建設貿易強國的全面領導,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在開放中不斷加快自身制度建設、法規建設,通過破除相關體制機制障礙,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同時,還要強化改革舉措系統集成,提高貿易發展質量和效益,培育貿易競爭新優勢,增強貿易發展新動能,牢牢把握發展和安全的主動權,開創開放合作、包容普惠、共享共贏的國際貿易新局面。
  
  二是鞏固並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主要依靠低成本優勢參與國際分工,逐步嵌入全球製造業價值鏈的加工環節,推動了工業化進程,並成長為世界製造中心。當前,中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規模分別躍居全球第一位和第二位,貿易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但也要看到,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不強,很多處於價值鏈中低端,既要努力突破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低端鎖定”,又要積極應對發達國家製造業回流以及發展中國家製造業追趕等帶來的挑戰。在此背景下,鞏固並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對更好融入國際經貿體系、匯聚全球優質資源至關重要。要建設更加強大的國內市場,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勢,積極構建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三是準確預判未來發展趨勢並進行科學布局。受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全球價值鏈重構、國際經貿規則調整等影響,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短鏈化、區域化、本土化趨勢明顯。當前,國際貿易正由傳統貿易和全球價值鏈貿易進入數字貿易發展的新階段,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重塑全球經貿格局。此外,近年來全球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不斷增長,這將改變傳統的國際分工模式。為適應全球生產體系和國際貿易體系的新變化,要提前謀劃、精準布局,積極擴大外貿“朋友圈”,持續穩鏈固鏈強鏈,加快相關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有序擴大服務業開放,為在未來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下好先手棋。
  
  布局數字貿易新領域新賽道
  
  文章認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技術日益成為推動全球經貿發展的重要力量,未來將成為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驅動力量和決定國際經貿格局的關鍵變量,其廣泛應用會對貿易模式、要素禀賦、成本結構、規模效應、貿易政策與規則等產生巨大影響。新時代新征程,我們要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培育數字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貿易全鏈條數字化賦能,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貿易領域的數字化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貿易全鏈條的數字化賦能,二是貿易主體的數字化轉型。貿易數字化發展改變了貿易交易方式、標的、主體和時間等。當前,中國在該領域仍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例如,數據確權、跨境流動、隱私保護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數字貿易產品的分類和界定尚不明確、不統一等,這些制約了數字貿易的發展。
  
  數字化對推動貿易業態和模式創新、提高產業競爭力、促進信息共享以及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穩定等具有巨大推動作用。提升貿易數字化水平,要依托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推動數據在各部門間共享,打破信息孤島;推動數字服務業態和商業模式的創新發展,促進傳統服務貿易的全方位數字化改造和轉型,為貿易數字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加大數字化人才培養和數字相關學科體系建設,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推進數字網絡建設,大力推動信息網絡、大數據平台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探索符合各地發展實際的數字貿易規則,完善數字服務貿易交易體系和平台功能;促進數字貨幣與數字貿易聯動協同發展,創造與拓展數字貨幣應用場景,提升跨境數字消費便利化水平。
  
  此外,要加強制度創新和實踐探索。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平台企業,促進資源匯聚和產業聚集,構建良好的數字生態系統;優化發展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依托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打造數字貿易示範區;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聚焦數字相關領域試點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針對重點難點問題,如數據確權、價格評估、流通交易、跨境流動、隱私保護、數據安全、貿易仲裁、數據監管和治理等進行改革創新和壓力測試;積極參與制定數據安全、數字貨幣、數字稅等國際規則和數字技術標準,推動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