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要把握的重要原則
http://www.crntt.hk   2023-09-03 08:49:03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
  中評社北京9月3日電/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任務。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了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五個堅持”,即要堅持以實體經濟為重,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堅持三次產業融合發展,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堅持開放合作。這是今後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行動指南。

  經濟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許召元文章認為,建設好現代化產業體系,首先要準確把握這一概念的時代內涵。綜合來看,現代化產業體系至少應具有三個方面的主要特徵。一是完整性。完整性不僅指產業門類要齊全,也指產業內部中高端產品生產能力齊全。此外,完整性還指適應中國人口規模巨大的特徵,勞動密集型產業充分發展,能夠提供充分的就業崗位。二是先進性。先進性既指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水平較高,還指產業競爭能力強,在當前中國面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雙向擠壓情況下能夠支撐產業升級,此外,還要能提供高水平的要素回報,能夠有力促進共同富裕。三是安全性。安全性既指能夠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沒有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也指糧食、能源和礦產等關鍵資源能夠滿足發展需要,還指產業體系要實現環境友好,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總體上看,“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這三個特徵全面揭示了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內涵和發展要求。

  文章強調,根據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時代內涵和當前中國產業發展現狀,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把握五個重要原則。

  一是堅持以實體經濟為重,防止脫實向虛。做好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把優質生產要素配置到最關鍵的產業中去,是建設好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所在。資金的天性就是流向可以獲得最高回報的地方,其敏感嗅覺總能在不同產業的平均利潤率之間作出比較。這種天然逐利性,就是“脫實向虛”抑或“脫虛向實”的流向閥。真正為社會創造財富、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開辟科技創新賽道的是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國家之本,對保持長久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具有重大意義。中國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任何時候都不能“脫實向虛”,最根本的是讓實體經濟壯大起來,讓製造業特別是先進製造業有利可圖、大有可為。

  防止脫實向虛,首先要切實提高實體經濟效益,增強其對資金和人才等要素的吸引力。製造業是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產業,是實體經濟的核心,要綜合施策提高製造業效益水平,既要重視“加法”政策,支持和引導企業加強創新,向專精特新發展,增強產品和服務差異化等,也要結合“減法”舉措,特別是引導低質、低效企業及時退出市場,塑造合理競爭的市場結構,還要輔之以擴大需求的政策,提高針對性、直達性、精準性,全面提升服務效率和水平,以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其次,健“實”同時,還要補“虛”。在金融領域,要完善多元化、運轉高效的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金融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要進一步深化系統性、制度性、法治化改革,逐步穩妥地解決影響資本市場穩定和健康發展的障礙,讓充裕的社會資金更有效地投向實體經濟,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堅實的產業支撐。

  二是堅持穩中求進、循序漸進,不能貪大求洋。打造具有先進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並不意味著各地都應該同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和重大項目增長快、發展前景好,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作用大,往往成為各地關注的焦點,但也容易出現各地方一哄而上、過度競爭,少數地方獲得成功而多數地方大量投入不見效益的情況。雖然一些地方或一些城市在跳躍式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上取得了成功,但並不具備簡單復制性,不考慮實際情況盲目上馬項目就可能產生合成謬誤。落實好穩中求進、循序漸進的要求,核心是要發揮好市場和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不同作用。地方政府需要制定產業發展規劃,明晰和引導本地產業升級發展,但重點應放在不斷完善市場監管、加強對企業的服務、加強規劃引導和塑造更好的營商環境上。企業是投資決策、自負盈虧的主體。政府不能代替企業自主決策,更不能為了“考核業績”以所謂優惠補貼等吸引項目進入。

  三是堅持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避免割裂對立。三次產業之間有著內在均衡性,不能片面地強調發展任何一個產業。中國內部是一個統一大市場,各地的商品和服務高效流通、互濟有無,各地產業發展應主要遵循比較優勢和效率優先原則。從各個地方來說,既不應該片面追求第三產業比重而簡單推行“退二進三”,也不應該片面強調製造業比重而抑制服務業發展。當前,還應該更加注重順應各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趨勢。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技術快速發展,其對各產業的賦能作用更加顯著,不少產業間的傳統界線也在模糊。例如,不少典型製造業企業中,來自於研發設計、品牌形象、售後等服務環節的增值已經大大超過了製造環節。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已經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各地在引導產業發展中要充分考慮本地支柱產業和上下游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內在要求,為相關產業發展保留充分空間和資源。

  四是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直接關乎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局。中國在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過程中,必須始終重視傳統產業發展。這是保持和增強中國產業競爭力的要求。當前中國傳統的低成本優勢正在不斷削弱,而技術和品牌等競爭優勢的建立並非一朝一夕之功,產業體系完備和配套能力強是相當長時期內中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傳統產業簡單退出將直接損害中國產業完整性,降低產業配套能力,最終削弱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也為提高傳統產業效率和國際競爭力帶來了新的機遇,很多傳統產業經過改造都可以成為先進製造業,可以具有更長的發展時期。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繼續增加對傳統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的支持力度,解決傳統產業利潤率較低、自我升級能力較弱的問題;地方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已經具有集群效應的傳統產業發展,為這些傳統產業的發展提供支撐和保障,防止簡單化一退了之。

  五是堅持開放合作,不能閉門造車。堅持對外開放是過去中國經濟取得快速發展的重要經驗,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中國不僅引入了重要的資金和技術,也在全球大市場中參與競爭和學習,促進了產品質量和競爭力提升。持續開放合作,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要清楚地看到,關鍵核心技術等不來、要不來,產業鏈供應鏈的關鍵環節中國必須自己掌握,但不能走封閉發展的老路。衹有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始終保持國內市場對國內外企業的充分開放,才能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最大限度地吸收國外先進成果加快創新步伐,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爭取較好的外部環境,也才能更好地拓展外需潛力促進產業升級,更好地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