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金融學院朱俊生研究員指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需要通過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一是要發展個人養老金,拓寬參加範圍,通過領取時對投資收益部分做免稅扣除、適時提高享受稅惠的繳費額、拓展稅收優惠方式調整財稅政策,建立起二、三支柱對接機制,健全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二是降低商保個人自付比例,完善商保與基本醫保協同發展的體制與機制,釐清商保與基本醫保邊界,完善社商融合的制度設計,明確政府與市場邊界,促進多層次醫療保障有序銜接。三是 “用虛擬的社保支付與實體的醫養服務結合滿足人民獲取優質康養服務資源的訴求,讓籌資+服務”重新定義養老生活。
中國社科院李軍研究員指出,按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根本在於把握好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殊性。我國老年人口絕對數量巨大是基本國情。目前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約束條件表明,21世紀的中國經濟是新的老齡經濟,要充分認識現代經濟增長特徵與人口老齡化的綜合影響。李軍指出,目前我國養老金來源機制是以工資總額為基數,即以勞動要素報酬為基礎。但是,現代經濟增長的重要特徵是資本和技術要素不斷替代勞動要素,即“機器替代人工”,其結果是企業衹有很少甚至沒有員工時,工資總額便很少甚至為零。這意味著以工資總額為基數的養老金來源制度必然是不可持續的。為此,需要考慮重構基於全要素貢獻的養老金來源機制。李軍認為,保持我國經濟的生產性和可投資性至關重要。人口老齡化導致老年人口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消費群體。擴大消費的基礎是提高收入,而收入根源於生產成果。因此,以中國式現代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根本,在於促進經濟增長,這就需要適時不斷調整產業發展模式,使產業結構及其技術水平與老齡經濟相適應。
中國人民大學孫鵑娟教授指出,要科學把握中國式現代化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相互關係。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居世界首位且仍在迅速擴大,這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等目標過程中必須充分考量的背景和條件。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和本質要求中蘊含了探索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中國道路時需要深入研究、系統謀劃、重點推進的核心問題,例如,如何統籌兼顧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與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在老齡領域凝煉中國經驗並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等問題。孫鵑娟認為,以中國式現代化應對人口老齡化,既要充分吸取各國在推動現代化進程、應對人口老齡化理念和策略的經驗教訓,更要基於我國的國情特點、人口老齡化特點、老年人群特點來構建本土化的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方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老齡科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話語體系、實踐體系。
北京大學鄢盛明副教授指出,總結提煉我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成就經驗,是以中國式現代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方面。面對當前養老領域存在的挑戰,政府應創造條件讓各主體發揮各自作用,形成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合力。要充分認識老齡社會帶來的重大機遇,科學識別老齡問題的嚴峻性,減少老齡問題不當宣傳帶來的不良影響。要高度重視代際融合的作用,在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充分發揮代際相互合作的強大作用,來分散人口老齡化的風險和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