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西部陸海新通道位於中國西部腹地,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是中國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中重要的發展軸線,也是陸海統籌、聯通國際國內重要的交通、物流、產業、貿易走廊。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這對深化陸海雙向開放、統籌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多措並舉、久久為功,暢通國際物流貿易大通道,加速激發通道經濟活力。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樊一江文章表示,依托骨幹交通物流通道和戰略樞紐,牽引帶動沿線地區資源要素高效流通和產業貿易升級發展,構建形成現代通道經濟、樞紐經濟新範式,已成為國內外區域經濟發展的普遍共識和發展趨勢。西部陸海新通道不是傳統意義上簡單建設交通物流通道,而是按照現代通道經濟和樞紐經濟發展理念理論,以交通物流通道和樞紐為載體,在西部地區系統構建具有國際性區域性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協同聯動組織功能的陸海貿易通道和國際經濟走廊。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已成為帶動西部地區開發開放的重要引擎。通道樞紐設施網絡結構功能加快完善,運輸物流服務水平和運行效率大幅提升,沿線經貿產業聯動顯著加強。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西部陸海新通道迎來自身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和新使命。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要義是高質量,核心是創新。要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沿海沿邊沿江沿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全方位雙向開放為支撐,精準補齊交通物流設施和服務短板,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強化運輸鏈、金融鏈、數據鏈、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跨區域深度聯動,充分發揮各方積極性,全面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在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中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文章指出,加快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關鍵是協同,要重點把握四個方面的精準協同。
一是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精準協同擴大內需戰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面向“一帶一路”,聚焦東盟與中亞,強化與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有機銜接。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聚焦重點國家國際產能合作,著眼內陸地區產業布局調整、產業鏈跨區域轉移、消費升級拓展等,深度強化進出口協同發展,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部灣城市群等為重點依托,聯動黔中、滇中等城市群,銜接區域重大戰略,培育形成串接東盟與中亞、面向全球的強大資源要素引力場。
二是圍繞高品質陸海統籌的國際經貿流通走廊建設,精準協同交通物流與產業、商貿等融合發展,暢通資源要素流轉大循環。要強化交通物流支撐引領功能,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和標準,加快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以多式聯運和現代物流等為牽引,鏈接現代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實現客流、貨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等高效流轉和配置。
三是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精準協同創新驅動、綠色發展和安全穩定,打造創新通道、綠色通道和戰略安全通道。要突出創新的核心地位,深度挖掘、整合優化通道沿線創新資源,戰略性謀劃建設通道創新網鏈和區域性創新中心平台,強化數字技術賦能作用,提升通道原生性、聯動性創新能力。要堅持綠色發展,發揮相關地區生態優勢,協同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做好能源、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工作,以玉米、鋁礦、鐵礦、油氣等為重點,打造國家重點物資戰略保障通道。
四是堅持前瞻布局,圍繞整體服務效能效率提升,精準協同硬設施和軟服務聯動發展。在這一過程中,要精準補齊交通物流通道、樞紐等設施短板,同步強化班線、服務、組織、規則、標準等建設;結合長遠發展需要,超前謀劃,有序實施,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統籌沿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實現一流設施發揮一流效用;統籌客運與物流,提升樞紐節點銜接組織功能,戰略性謀劃建設鐵路雙層集裝箱運輸、專業航空物流、智慧港口等專業貨運系統,積極發展智慧交通等新業態。與此同時,還要創新政策支持方式,強化區域、產業、投資、價格、環保、就業等政策協同,加快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