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四鏈”融合打造現代新國企
http://www.crntt.hk   2023-07-20 08:19:51
  中評社北京7月20日電/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是國家安全的“壓艙石”、創新驅動發展的“主力軍”、科技強國的“頂梁柱”。 

  光明日報發表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理工大學融合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尹西明、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研究員吳善超文章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有企業改革涉深水區、啃硬骨頭,尤其是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不斷將改革推向縱深,推動中國國有企業發生了根本性、轉折性、全局性的重大變化。中央企業先後完成27組49家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國務院國資委新組建接收13家企業,監管央企數量從116家調整至98家,結構不斷優化;中央企業和市場經濟持續融合,資產總額從31.4萬億元增長到81萬億元,利潤總額從1.3萬億元增長至2.6萬億元,運行成效持續提升,促進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中央企業研發投入持續攀升,10年來累計投入超過6.2萬億元,創新平台加快建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湧現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重大工程,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新時代新征程,國企發展迎來新使命新任務,亟須找准新定位,探尋新路徑,打造現代新國企,培育發展新動能。高質量發展是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國家的首要任務,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深度融合是黨的二十大部署的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路徑,“四鏈”融合的實質是知識、技術、能力、資金、人才、政策等要素的加快集聚並實現共享互聯相通,形成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環。面對新征程新使命、新挑戰和新任務,亟須搶抓全球新一輪科技產業和科研範式,變革戰略機遇,聚焦中國式現代化重大場景需求,以“四鏈”融合為抓手,加快打造發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經營機制新、布局結構新的現代新國企,培育“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有機融合的“有力主體”,貫通科技創新體系與現代化產業體系,健全和完善新型舉國體制,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和科技領軍企業,提高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塑造國家發展新優勢。

  文章提出,一是加快國有企業發展範式轉型。支持國資央企在創新全鏈條、全場景中“唱主角”,主動適應科技產業變革、科研範式變革趨勢,推動由高校或科研機構牽頭主導、企業參與組建的技術驅動型產學研合作範式,加快向重大使命驅動、由科技骨幹企業尤其是央企和世界一流創新企業牽頭主導,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發展範式轉型。引導支持國資央企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保障重點領域發展、支撐國家戰略安全等重大使命,精準深化國企科技創新機制、現代公司治理模式改革,超前布局重點領域、托底重要能源資源、夯實重大基礎設施、防範重大安全風險。

  二是建立企業主導的科技創新體系。應聚焦集成電路、航空發動機、工業母機等“大國重器”和人工智能、工業機器人等“強國精器”,全面推廣“鏈長制”,依托行業龍頭企業發揮場景主導優勢,開展跨地區、跨所有制兼並重組。建立健全新型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成果轉化體系。支持中央企業和鏈長企業發揮重大科技創新“出題人、答題人、閱卷人”、場景建設者和重大創新組織平台的角色,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牽頭組建高能級創新聯合體和產業貫通聯合體;前瞻性布局國資央企牽頭組織建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院和未來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對政策、資金、項目、平台、人才等關鍵創新資源系統布局和整體部署,在鏈條各環節實現一體設計、一體推進,深化科技、產業和體制機制創新;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建構從源頭創新到成果轉化的“創新循環”,為中央企業更好發揮創新引領帶動作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強有力政策和平台支持。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