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積極發展都市工業促進大灣區製造業可持續發展
http://www.crntt.hk   2023-06-29 09:19:54
  中評社北京6月29日電/都市工業是國際大都市產業發展的高級形態,是依托都市特有資源發展的新興業態。縱觀全球,服務業占比遙遙領先的巴黎、紐約、柏林、東京、新加坡等大都市,依然是本國或者全球重要的製造業中心。不僅國際先進城市如此,在全球產業升級和國內經濟轉型加快的雙重壓力下,國內以上海、深圳和蘇州等為代表的製造業大都市也都在積極謀劃布局先進製造業的發展。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正處於大力發展工業製造業階段,這些先進大都市的前瞻性思路和發展經驗,對於大灣區落實“製造業當家”戰略,科學制定大都市製造業發展路徑,全力推進工業特別是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和提升大灣區在新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優勢,具有重要借鑒價值。

  部分國外大都市“都市工業”的經驗

  都市工業是以國際大都市所特有的實時多元信息、高端品質人才、充裕資金流動、高效便捷物流等關鍵資源要素為依托,適宜在城市區域內衍生和發展,具有增值快、就業廣、適應強、有稅收、有環保、有形象等明顯特徵的現代工業。國際經驗表明,“脫實向虛”的“產業空心化”現象是很多大城市避不開的難題。為避免製造業外流,發達大都市致力於發展高附加值、低污染、高生產率等先進製造業。從東京、新加坡和洛杉磯等大都市支持發展都市工業的經驗來看,完備的配套服務體系,齊全的產業鏈條以及完善的要素保障等因素,持續性地保障了大都市製造業中心的地位。

  洛杉磯:堅持支柱產業高端化發展

  洛杉磯從美國西部的邊遠小鎮成長為具有全球性經濟中心地位的國際化大都市,工業是推動城市發展的最強發動機。其工業轉型升級的主要經驗為:

  一、洛杉磯沒有走傳統的先農業後工業的循序漸進式道路,不是簡單承接其他城市(如美國“五大湖”地區)的傳統產業轉移,也沒有採取扶持本地企業進行國際產業代替的經濟增長方式,而是始終堅持“軍事國防、生物醫藥和文化娛樂產業”三大本地優勢支柱產業,不斷開拓未來經濟領域裡起關鍵性作用的新興產業,並加以孵化和培養,促其產業化擴展為全球化產業。二、 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成為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洛杉磯將飛機製造公司的國防項目風投經驗,應用到機械、交通設備、石化等產業。同時建立扁平化網絡型組織模式,對企業內部權力結構進行根本性變革,提高了職能部門的積極性和決策效率。三、政府大力支持與積極引導。一方面,政府專注做好生產要素創造者的角色,為產業發展提供相對寬鬆的市場和法治環境,同時運用財政、稅收、價格政策等杠杆引導和幫助產業進行應用和開發。另一方面,加大政府採購力度,通過大量的國防合同刺激洛杉磯以航空製造業為龍頭的製造業高速發展,又通過聯邦政府研究發展基金支持洛杉磯科技投入大學科研院所,扶持“創業者生態系統”(EFE)等產學研轉化機構,不斷推動地區產業升級發展。

  東京都:圍繞高科技產業和都市圈規劃,打造全球領先的先進製造業中心

  隨著20世紀70年代日本“科技創新立國”戰略的提出,東京都產業結構中的石油、煉化等高污染重工業逐步退出,但以電子產品製造、汽車零部件、精密儀器加工、生物制藥等為代表的新興高技術製造業依舊牢固保留在東京都內。如今東京都已成為全球領先的先進製造業中心。東京發展製造業經驗可總結為:

  一、逐步成立了“專門產學研機構”與“優化知識產權保護”相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機制。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頒布了《大學技術轉移促進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建立大學科技轉讓機構,成立了東京都立產業技術研究中心、知識產權綜合中心。二、日本政府積極拓寬科技型企業資金來源。1974年成立了以研究開發型企業為核心的風險企業中心,構建了主板、二板、三板三個層次的資本市場,為風險資本投資科技型企業和製造業企業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優惠。2022年,JASDAQ市場有1005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約為8.8萬億日元,成為亞洲最大的科技企業融資場所。三、從大都市圈範圍內推進產業協同發展。日本政府通過《都市圈建設法》將東京都市圈規劃權限上升至國家政策層面,明確將東京及周邊地區作為一體化區域開發建設,科學規劃逐步形成了目前的“中心區+內環+外環+周邊區縣”的製造業有序分工體系。

  新加坡:發展都市型製造業,推廣“工業上樓”

  新加坡製造業實力不容小覷,其在精密工程、航空航天、生物醫藥、電子、化工等方面都位列全球製造業前列。其發展經驗可總結為: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