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9日電/新時代,中國提出並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攜手共建國家和地區深入合作,促進了全球互聯互通和共同發展。十年來,從理念轉化為行動,從願景轉化為現實,共建“一帶一路”為中國開放發展開辟了新天地,也為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增進了共建國家和地區人民的福祉。共建“一帶一路”成為中國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生動實踐,為既造福中國又惠及世界的中國式現代化作出生動注解。
人民日報發表北京市委黨校(北京行政學院)經濟學部趙莉、薄凡文章分析,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作出貢獻。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要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同沿線國家謀求合作的最大公約數”。共建“一帶一路”是和平合作之路。參與各國在尊重彼此主權、尊嚴、領土完整,尊重彼此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基礎上,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實現要素與資源共享、產業優勢互補、經濟互利共贏。通過共建“一帶一路”,中國不斷擴大與各國利益匯合點,建設更緊密的“一帶一路”夥伴關係,探索促進共同發展的新路子。2013—2022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從1.04萬億美元增長到2.07萬億美元,雙向投資累計超過2700億美元。
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引擎。作為當今世界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台,“一帶一路”展現出旺盛生命力和強勁吸引力,為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提供了重要引擎。十年來,中國已經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形成了3000多個合作項目。比雷埃夫斯港、雅萬高鐵、匈塞鐵路等建設運營穩步推進,中歐班列、絲路海運等擴展了國際大通道,絲路基金、亞投行等為經貿合作提供了金融保障……共建“一帶一路”有力促進互聯互通,促使沿線國家和地區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發展機遇和空間,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為完善全球治理拓展實踐。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帶一路’是大家攜手前進的陽光大道,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所有感興趣的國家都可以加入進來,共同參與、共同合作、共同受益。”共建“一帶一路”順應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不僅是經濟合作,還是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徑。共建“一帶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倡導真正的多邊主義,讓大家的事大家商量著辦,推動各方各施所長,通過雙邊合作、三方合作、多邊合作等形式,把各方的優勢和潛能充分發揮出來。通過集思廣益、優勢互補,共同應對風險挑戰,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國人民。在共建“一帶一路”中形成一系列互利合作的機制性平台,完善了全球經濟治理體系。
為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搭建平台。古絲綢之路綿亘萬里,延續千年,不僅是一條通商易貨之道,也是一條知識交流之路。今天,“一帶一路”傳承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共建“一帶一路”參與國在科學、教育、文化、衛生、民間交往等各領域廣泛開展合作,藝術節、影視橋、研討會、智庫對話等人文交流豐富多彩,促進民相親、心相通。今天,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一條文明之路,各國通過多層次人文合作機制互學互鑒,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