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首都發展看人口高質量發展
http://www.crntt.hk   2023-06-06 08:23:06
  中評社北京6月6日電/全球性的人口老齡化不可逆轉。“十四五”時期中國人口總量將轉向負增長,老齡化將由緩速增長期轉變為快速發展期,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機遇與挑戰並存。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各方面工作具有代表性、指向性,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北京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必須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補齊養老托育服務體系的短板,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北京篇章。

  首都發展對人口高質量發展提出新要求

  進入本世紀以來,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加深,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領域擴散,影響作用增強,影響機制也更加複雜。與此同時,銀發需求開始催生康復輔具製造、老年旅遊、適老化改造等銀發經濟的發展。銀發服務概念開始向銀發經濟概念轉變,銀發及其相關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發凸顯。進入新時代,北京進入“首都發展”的新征程,也跨向了中度老齡化社會。從某種意義上講,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並不完全來自老齡化本身,更源於老齡化的人口結構與現有社會結構不匹配所產生的矛盾,即目前的社會制度安排無法滿足老齡社會的發展需求。

  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在於未來的人口結構必須是滿足首都發展戰略定位需要的,必須滿足“建設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首都、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目標要求。城市的現代化歸根結底是人的現代化,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實現需要與之相適應的人口結構和社會結構。2022年北京市已經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時,北京將進入重度老齡化,這一人口轉變過程衹有短短不到15年的時間。而在這期間,基本建成符合首都特點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環京地區通勤圈實現深度融合,形成同城化效應,首都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社會發展轉型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方略,保持首都人口總體規模穩定,促進生育率的回升,優化人口年齡結構和空間分布,強化人才引進和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全面提升人口整體素質,都是政策的優先選項。

  人口高質量發展事關首都發展全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實現解決老齡問題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機統一,北京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進行了多項政策布局,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目標已經明確,重點任務正在穩步推進,一些領域已經取得了新的進展。然而,作為中國的首都和超大型城市,北京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面臨的階段性矛盾仍然存在。

  一般來說,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私人消費的影響,二是對公共消費支出的影響,三是對個人儲蓄的影響,四是對投資需求的影響,五是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六是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十四五”時期,北京市已經進入人口總量相對穩定的長周期,主要矛盾已經不是人口總量控制,而是人口老齡化加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方位影響。最直接的體現是老年撫養比不斷提高,家庭贍養老年人的消費支出和負擔不斷增加;人口老齡化還將擴大勞動力供給缺口,特別是符合發展高精尖產業體系要求的人力資源供給缺口;人口老齡化還將直接影響社會消費支出規模和支出結構;人口老齡化也將直接影響到公共事業投資;銀發經濟也將不再局限於特定的產業領域,而是作為普通產品和服務來銷售,可將其稱為產業或商業的“銀發化”。

  人口高質量發展必須與產業升級實現良性互動

  從中度老齡化社會到重度老齡化社會,如何實現解決老齡問題與首都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有機統一,關鍵在於人口結構優化與產業升級間能否實現良性互動。

  人口老齡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是多重的,一方面,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對勞動力結構調整形成倒逼機制。另一方面,人口老齡化將催生對生活性服務業人才、養老服務人才、康復護理人才的需求,而這一需求增加並不能完全被技術進步所替代。從“十四五”時期到本世紀中葉,少子老齡化、家庭核心化、高齡化帶來的養老服務問題由隱形轉為顯性,對生活照料類服務業、康復護理等用工市場產生明顯的剛性需求。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