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人工智能部主任曹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以ChatGPT、GPT-4為代表的大模型技術,展現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行路徑,但目前我國在通用人工智能發展上還存在基礎理論和算法貢獻不足,缺乏核心理論創新,相關企業布局不均衡,多數聚焦在應用層面,產業自主創新的生態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建設。
科學技術部高新技術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梅建平認為,以預訓練大模型、算力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正在引發新一輪人工智能創新熱潮,但我國在底層算法、關鍵軟硬件和生態體系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差距,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科技界、產業界攜起手來共同破解。
多地紛紛積極布局
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地紛紛出台支持舉措,整合創新資源搶抓大模型機遇,布局通用人工智能賽道,推動人工智能自主技術體系建設及產業發展。
5月30日,《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到2025年,北京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將力爭達到3000億元,持續保持10%以上增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並圍繞“系統構建大模型等通用人工智能技術體系”展開多項具體部署。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劉航說,北京將在人工智能前沿基礎理論、關鍵核心技術、可信人工智能等方面加強布局,鼓勵相關技術和算法開源開放。圍繞大模型技術,充分發揮領軍企業、新型研發機構等資源整合優勢和平台的催化作用,做優企業梯度培育。
不僅北京,5月31日發布的《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提出舉全市之力打造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並明確“實施人工智能科技重大專項扶持計劃”“研發基於國際主流大模型的創新產品”等具體舉措,增強關鍵核心技術與產品創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