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科技“溫戰”視角下的中美博弈
http://www.crntt.hk   2023-08-09 00:12:26
中美博弈正在從短兵相接的象棋衝突轉向體系競爭的圍棋博弈
  中評社╱題:科技“溫戰”視角下的中美博弈 作者:劉典(上海),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副研究員

  【摘要】近年來,隨著拜登政府啓動“印太經濟框架”企圖構建排除中國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中美“脫鈎”再次成為兩國各界關注的焦點。“脫鈎”抉擇背後,實際上是中美關於更宏大戰略競爭的路徑之分。而目前,中美博弈正在從短兵相接的象棋衝突轉向體系競爭的圍棋博弈。相比起特朗普時期的封禁令和關稅壁壘,中美之間的博弈越來越注重自身實力的塑造,包括產業鏈轉移、創新和芯片研發力度的增加等。長期來看,中美經貿領域的完全“脫鈎”并不符合中美兩國的利益,因此,美國更可能通過部分“脫鈎”來建立一個有利的戰略環境,并試圖塑造中國的行為。與之相反的是部分關鍵領域的競爭則愈發白熱化,在數據領域和尖端技術領域,美國采取“小院高墻”的手段加大“脫鈎”力度,意圖用最小的代價限制中國關鍵能力的發展。未來,中美在整體與特定領域的“脫鈎”方式將會呈現一種分化與“擰巴”的態勢,形成中美“溫戰”的格局。

  4月20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發表了以美中經濟關係為題的講話。她表示,美國尋求與中國建立“建設性及公平的”經濟關係,重點是捍衛其安全利益,而非遏制中國的現代化。與此前一部分聲音所呼籲和擔憂的完全“中美脫鈎”所不同,耶倫的講話幾乎明確表明了中美間,不管是貿易還是科技,完全脫鈎的可能性極低。

  美國國家安全助理沙利文隨後表達了相似觀點,在4月27日的演講中,沙利文引用了歐盟主席馮德萊恩訪華時的觀點,認為美國的重點在於“去風險化和多元化,而不是脫鈎”。可以看出,從特朗普到拜登政府,美國的對華政策發生了不小的改變,而這也真實反映出美國對中國的壓制,本質上是一種政治博弈。從整體來看,中美宏觀領域的鬥爭看似已經從你死我活的“象棋模式”轉換為鬥智鬥勇的“圍棋模式”,但這種情況還能維持多久?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從當前整體中美非冷非熱的“溫戰”中唯一的“熱點”——科技領域鬥爭中看見一些端倪……

  一、從象棋到圍棋的中美博弈

  宏觀來看,中美博弈正在從短兵相接的象棋衝突走向體系競爭的圍棋博弈。從特朗普到拜登政府,美國的戰略路綫實際上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轉變,由“對外遏制為主,自身建設為輔”轉向“自身建設為主、對外遏制為輔”。中美之間的博弈越來越注重自身實力的塑造。美國開始重視製造業回歸美國、加大創新和芯片研發力度,中國也加大對於科技自立自強的投入。兩國更加注重大戰略和國際環境的塑造,包括對於國際規則、國際治理的參與與重視。而同時,拜登政府也更加重視盟友體系的建設和對華多邊體系的塑造,不管是在安全領域還是在經貿領域。“脫鈎”越來越從一種戰術變成一種實現目標的戰略。

  從目前美國高級官員的表態可以看出,“脫鈎”衹是手段,美國的目標更在於塑造中國的行為。可以預測,宏觀和整體上,中美在經濟貿易上將繼續保持鬥而不破的聯繫,但在一些關鍵領域的競爭將會異常激烈。一方面,經濟貿易的整體脫鈎對於兩國經濟和社會的代價過大,也并不起到獲得相對權力的關鍵,追求完全“脫鈎”屬於手段成為目的的愚蠢行為。另一方面,在部分關鍵領域,比如數據領域和尖端技術領域,“脫鈎”幾乎勢在必行,美國更希望以最小的代價獲得相對於中國更大的優勢和權力。

  經貿領域,美國希望通過部分“脫鈎”來塑造中國的行為,從而達成其理想的“建設性及公平的”經濟關係。但與此同時,美國又不希望徹底和中國市場斷絕往來,因此拜登政府希望尋求的是一種鬥而不破的經貿關係。不管是特朗普政府還是拜登政府,他們的經貿政策中都帶有濃厚的“西洋拳”色彩,像是“直勾勾”的關稅,“明晃晃”的出口管制和清單,都擺明了要壓中國一頭。對此,中國的應對方式更像是傳統的內外兼修“太極拳”,一邊擴大改革開放,加快國內產業升級,一邊繼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區域生產鏈,積極維護與東盟、歐盟的經貿關係。尤其是近期“流浪氣球”事件之後,美方頻繁抱怨被中國冷落,也很像“太極拳”的以柔克剛,有誠意就談,沒誠意我最近理都不理你。同時將美國單邊主義行為訴諸多邊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如世貿組織等國際組織。幾年下來,“西洋拳”并沒能擊垮“太極拳”,反而是迫使特朗普及之後的政府重新思考中美兩國的經貿關係,究竟是“破”還是繼續“鬥”,成為了必須選擇的問題。

  一方面是美國不敢“破”,也沒必要“破”。目前的中美經貿關係實際上已經使得中美經濟和社會形成了很強的共生關係。從美國的競爭策略來說,無非是希望獲得相對於中國更有利的戰略環境和權力。而完全破除經貿合作,衹會讓美國徹底喪失塑造環境的能力、損害中美經濟關係。根據美國商會和榮鼎咨詢集團的研究報告顯示,進一步切斷中國與美國的經貿聯繫將使美國損失數千億美元。單是對於美國航空業而言,中美間的經貿脫鈎直接意味著美國飛機廠商的銷量下降,從而導致美國製造業產出下降、相關公司收入下降,進而導致美國失業和研發支出減少。而如果美國飛機和商用航空服務徹底無法進入中國市場,美國每年將遭受380 億至510億美元的產出損失。到2038年,市場份額損失的影響纍計將達到8750億美元。中國的市場份額在不斷擴大,這世界上也不是衹有中美兩個國家,美國退出的市場最終將會被歐洲與中國的飛機廠商填滿。

  而對於美國半導體行業來說,放棄中國市場則意味著規模經濟和研發支出的減少,甚至於在全球技術供應鏈整個網絡中的核心地位降低。與中國市場完全“脫鈎”將導致美國工業損失540億美元至1240億美元的產出,也可能負面影響美國國內超過10萬個工作崗位、120億美元研發支出。

  另一方面是美國會加強“鬥”的手段和力度。不“破”不代表著美國不會繼續加壓,反而是美國逐漸對中國的“太極拳”有了越來越多的瞭解,固執地認為想要根本改變中國的行為模式衹有通過進一步增強自己、打壓對方。按照沙利文所說,美國的重點在於“去風險化和多元化”。沙利文認為,今天的中國繼續對傳統工業部門及清潔能源、數字基礎設施和先進生物技術等未來關鍵行業提供大規模補貼。而美國不僅失去了製造業,還削弱了在關鍵技術方面的競爭力。因此,中美之間的經濟脫鈎雖然不是必然的,但是更加激烈的經貿鬥爭將是必然的。

  一是美國會繼續加強對中國的打壓和制裁手段。包括特定領域增加關稅、部分貨品出口管制、實行產業鏈回遷或友岸外包策略。一直以來,美國堅持認為中美貿易存在不平衡問題,而這種不平衡實際的原因是兩國產業結構互補所形成的,也是全球化幾十年的進程及全球化時代產業鏈分工所決定的,如果美國想解決所謂的貿易不平衡問題,必將一定程度上開始逆全球化的進程,而最終中美貿易摩擦也將會是一場持久戰。目前美國主要有三種行政手段和立法手段對與中國的經貿關係進行塑形。首先是對部分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以抑制中國的出口和貿易順差。這些關稅徵收範圍涉及多個領域,包括鋼鐵、鋁、電子產品等。其次是實行產業鏈回遷政策。為了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美國政府也鼓勵美國企業將生產和供應鏈從中國遷回美國,以保護美國就業和產業。與此對應的還有友岸外包策略。在一些情況下,美國政府也鼓勵美國企業將生產和供應鏈轉移到盟友或合作夥伴國家,以避免對中國的依賴。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