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老年人再就業釋放人口紅利
http://www.crntt.hk   2023-05-30 09:11:23
  中評社北京5月30日電/近年來,我國出台了多項政策措施,鼓勵支持老齡人力資源開發。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完善就業、志願服務、社區治理等政策措施,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作用;探索適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模式。截至2022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8億。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再就業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本期邀請相關專家進行研討。
  
  老年人就業呈現不同特點
  
  如何理解我國老年人就業的社會背景和意義?目前老年人就業呈現出哪些特徵?
  
  陸傑華(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我國已邁入老齡化社會,重視和做好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和利用不僅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順應人口發展變化、促進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的客觀要求。
  
  隨著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我國居民平均預期壽命持續增加,2022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93歲。與此同時,自2012年起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比重連續出現雙降,2012年至2019年間就合計減少了約2600餘萬人。因此,重視老年人就業有利於延長人口紅利期和挖掘二次人口紅利,進而削減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風險和衝擊,為促進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原動力。
  
  2022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達到2.8億,占總人口的比例上升到19.8%。隨著人口老齡化速度的不斷加快和老年人口規模的迅速擴大,老年撫養系數或將不斷上升,可能會導致退休金和醫療保險費用增加,預計今後我國社會保障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重視老年人就業不僅有利於增加老年人的自身經濟收入,提高其自身供養能力,緩解家庭的養老壓力,同時也將不同程度減輕社會負擔和國家財政壓力。
  
  世界衛生組織在《關於老齡化與健康的全球報告》中對健康老齡化融入新的詮釋,認為其涉及一個人的全生命周期,老年人的正式社會參與是健康老齡化的一個重要維度。老年人就業是老年人社會參與的一種重要形式,不僅有利於通過再就業形式充分發揮老年人的技能、經驗、文化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全社會對老年人終身社會參與權利的認可和保護,這無疑將進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老年人就業將使他們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創造物質財富,不僅緩解老齡化的諸多壓力,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老年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指數,消除老年人離退休後的失落感,保持身心健康,最終實現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目標。
  
  與傳統的勞動力年齡段(通常為15歲至59歲)就業狀況相比,現階段我國老年人就業呈現出明顯不同的特徵,其中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老年人就業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層面開始將老年人就業的權利保障納入法律法規體系建設中。但是從現實來看,涉及老年人就業的相關勞動權利法律法規仍然存在著明顯的碎片化、滯後性特徵,而且一些法律法規的針對性、操作性相對較差。
  
  二是老年人就業主要還是以低齡老年人為主體。由於受到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退休前職業類型等因素的多重影響,目前60歲至69歲的低齡老年人就業水平遠高於中齡和高齡老年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至64歲和65歲至69歲老年人就業分別占同一年齡組老年人口的34.43%和27.49%,而70歲及以上老年人就業比例卻下降到11.76%,比低齡老年人就業比例下降幅度十分明顯。
  
  三是老年人就業呈現明顯的性別和城鄉差異性。值得注意的是,當下農村老年人的就業水平遠遠高於城鎮。例如,城鎮和農村60歲至64歲的老年人就業比例分別為18.83%和46.11%。此外,低齡老年人就業水平還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性,60歲至64歲男女老年人就業比例分別為38.62%和25.17%,差距大於13個百分點。
  
  四是老年人就業類型相對單一,且主要集中在體制外就業。2019年人口就業數據資料顯示,60歲至64歲低齡老年人就業人口中,64.6%的就業身份構成為自營勞動者,65歲以上自營勞動者的比例上升為76.9%,從一個側面表明老年人就業身份絕大多數為體制外就業類型。
  
  職業教育培訓暢通老齡就業路
  
  怎樣加強老年教育與就業崗位的銜接?
  
  尹德挺(北京市人口學會副會長,北京市委黨校副校長、教授):我國已邁入中度老齡化發展階段,鼓勵和保障老年人尤其是低齡老年人在就業市場上充分發揮作用,把老有所為同老有所養結合起來,是做好新時代老齡工作、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老年人就業需求大體可分為三類,即以補貼生活費用不足為目的的“補償型”就業需求、以靈活就業為主要特徵的“調劑型”就業需求、以實現人生價值和發揮專業技能為取向的“價值型”就業需求。老年人具備豐富的人生閱歷,在技術、經驗等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但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新月異的職業要求,許多有參與勞動意願的老年人常常面臨就業門檻高、求職渠道窄、競爭力不足、市場需求不匹配等問題,部分就業崗位局限於餐飲、保潔、保安、護工等服務行業。在這種情況下,發揮老年教育培訓的作用,提升老年人勞動技能,成為有效開發老年人力資源的重要抓手。
  
  我國老年教育發端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國家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對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創新發展老年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目前,我國已經建成包括國家老年大學、老年教育學習體驗基地和老年學校在內的各類老年大學(學校)近8萬所,積極開展老年教育教學,在校學員達到1000餘萬人。老年教育培訓大多集中在興趣和技能兩大類內容上,健康、娛樂、交際、普法等項目內容較多,開拓以專業技能為支撐的技能型工作崗位培訓仍有很大潛力可挖,例如健康管理、體態管理、文化傳播、鄉村旅遊、家庭照護、心理疏導等領域。
  
  在老年職業培訓通往就業的渠道方面,全國各地正在不斷探索和實踐。目前,有社會機構專門開設針對老年人適應數字化生活的培訓,以促進老年人更好適應數字時代。然而,從整體上來看,老年人就業因受勞動權益保障不充分、職場法律風險較多等外部發展環境的限制,老年教育培訓與老年人就業之間的銜接渠道並不通暢。全國老年教育公共服務平台雖然設置了“創新創業”“職業技能”等板塊,但其內容與老年人的實際就業需求匹配度不高,幫助老年人提升職業技能的效果還不明顯。此外,大多數老年教育機構並不以老年就業信息平台功能為主要定位,尚未與用人單位之間建立廣泛的聯動關係,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機構在老年人就業中的作用。因此,需要健全老年教育機構體制機制,切實發揮其在服務老年群體就業指導與職業培訓中的作用,在暢通老年就業渠道方面下功夫。
  
  明確職能定位,強化老年人就業指導與職業培訓相銜接的“混合式”發展模式。在現有教育格局的基礎上構建老年職業教育體系,適時制定老年人職業教育辦法,完善老年職業大學的制度規範體系。明確將做好老年人就業指導和職業技能培訓作為老年大學的重要職能之一,做好老年大學的職業教育規劃、規範和布局工作,形成以老年大學為骨幹、全國老年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共服務平台為支撐、高校和職業院校為輔助、充分利用社會資本的老年職業教育培訓辦學格局。深入挖掘現有資源,建立健全分級分類的老年職業培訓體系。明確國家老年大學、各省市縣老年大學、社區老年大學承擔的職業培訓任務,針對不同類型的職業培訓需求做出有針對性的培訓政策安排,為有意願創業、再就業的老年人提供更為便利、系統的職業培訓服務。用好智慧數據教育平台,持續優化線上線下融合的老年職業教育體系。加大對老年職業教育基礎設施投入,完善匹配職業教育需要的智慧教育設施,鼓勵老年人利用互聯網平台開展學習,更好地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促進信息技術與老年職業教育有機融合。
  
  優化教學內容,探索市場需求與老齡特點相銜接的“菜單式”培訓體系。緊緊抓住適老產業發展的新藍海,針對公共服務、休閑旅遊、醫療保健、直播帶貨、銷售服務等老年人就業需求較為旺盛的業態領域設計專門課程,把職業發展的必備知識技能和就業市場的最新動態傳遞給老年群體,為其再就業做好準備。在設計教育內容過程中,不僅要充分考慮與就業市場的銜接性,還要考慮與老年人特點的匹配度。因此,要根據老年人的文化層次、生活狀況以及心理特點等屬性,選擇老年人較易接受的教育教學方式,充分利用既有教學資源,不斷挖掘新的教學資源,豐富老年職業教育課程設置。
  
  打造人才樞紐,構建集開發、推介、評估、反饋相銜接的“一站式”就業促進平台。促進老年教育機構教育功能與就業指導功能一體發揮,建立健全以老年大學等為依托的老年人就業服務中心。根據在校老年人既有資質和學習情況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做好用人單位信息收集整理與聯絡工作,為有勞動意願的低齡老年人推送職業信息、提供職業介紹、創新就業指導服務,推動其與勞動力市場需求無縫對接。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