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一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安全可靠、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供應鏈,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性條件,也是統籌發展和安全關係的重要內容。中國有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和潛力最大的內需市場,切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必須抓緊補短板、鍛長板。補短板就是要找准產業鏈供應鏈的薄弱環節,加快基礎關鍵技術攻關,助推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技術協同攻關,加大產業“補鏈”的力度,加強產業鏈的韌性。鍛長板就是要推動優勢產業向精細化、深加工方向轉型,鞏固提升優勢產業領先地位,提高優勢產業鏈供應鏈高端化發展水平,搞出更多獨門絕技,並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促進內外產業深度融合,在開放合作中形成創新力更強、附加值更高的產業鏈,不斷提升中國產業鏈的現代化和國際化水平。
四、在全面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中優化國內大循環的空間布局
文章指出,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看,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城鄉融合發展是新時代的一篇大文章。在現代化進程中,如何處理好工農關係、城鄉關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現代化的成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振興鄉村,不能就鄉村論鄉村,還是要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城市和鄉村是不可分割的整體,要順應城鄉融合發展大趨勢,破除妨礙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的制度壁壘,促進發展要素、各類服務更多下鄉,率先在縣域內破除城鄉二元結構。通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提升縣城對鄉村的輻射帶動能力,發揮鄉村作為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增強城鄉經濟聯繫,優化國內大循環的空間布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中國區域發展新形勢,著眼全國“一盤棋”,以深化區域協調發展謀劃國內大循環的空間布局,部署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雄安新區高標準建設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區域重大戰略,出台支持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和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的政策體系。各地區應找准自己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有機銜接起來,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必須通過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深度融合,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面。
五、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更加暢通
文章介紹,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絕不是關起門來封閉運行,而是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堅持深化改革開放”是我們必須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則,“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打響改革攻堅戰”和“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舉世矚目成就。新征程上,必須圍繞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謀劃新一輪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所在和重要支撐。進入新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和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要意義和戰略安排。必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和現代流通體系建設,加快完善國內統一大市場,形成供需互促、產銷並進的良性循環,塑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健全市場體系基礎制度,堅持平等准入、公正監管、開放有序、誠信守法,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內暢通流動。完善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依法規範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為各類經營主體投資創業營造良好環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
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新形勢新條件下中國積極主動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也是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必須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中國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標高標準國際貿易和投資通行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增強在國際大循環中的話語權。通過主動深化改革開放,實施一系列系統性制度創新,主動參與新一輪國際經貿規則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構建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銜接、相協調的國內規則和制度體系。拓展國際循環新空間,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談判,推動形成開放、多元、穩定的世界經濟秩序,為實現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循環創造條件。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和國際通行規則,通過構建國際合作新機制,實施一批互聯互通和產能合作項目,打造國際合作新平台。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形成參與國際大循環的增長點。堅持把沿海開放與內陸沿邊開放更好結合起來,強化區域間開放聯動,構建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充分發揮國際循環對國內循環良性運行的促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