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相通固本強基。10年來,中國與中亞國家在文化、教育、科學、衛生、旅遊等領域的人文交流日益活躍。2014年6月,由中哈吉三國共同申報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這是世界首個被列入名錄的絲路遺產,也是中國第一個跨國聯合申遺項目。在被譽為“世界文化十字路口”的烏茲別克斯坦古城撒馬爾罕,坐落於市中心的孔子廣場人來人往,成為聯結兩國民心的“打卡地標”。10年來,以“絲綢之路”為抓手,形式豐富的文化論壇、媒體合作論壇、國際藝術節和國際電影節,喚起了各國對“絲路精神”的共同記憶和強烈認同。中國在中亞地區已開設10餘所孔子學院,學習漢語和來華留學人數越來越多。
高起點再出發
中國—中亞共建“一帶一路”已走過“黃金十年”,在西安舉行的中國—中亞峰會不僅在中國同中亞國家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而且對共建“一帶一路”開啟新的十年征程具有標誌性意義。新征程上,中國—中亞共建“一帶一路”將更加深入融入新發展格局,圍繞“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目標開啟雙方合作新時代。
高標準建設中吉烏鐵路。開通中吉烏鐵路,將促進中國與中亞、南亞、西亞、歐洲國際市場的深度融合,成為中國與上合組織覆蓋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互聯互通、互惠互利的標誌性項目,不僅將構建起新亞歐大陸橋的南部通路、拓寬運輸範圍,還將改變我國西部地區的交通格局。中吉烏三方正加快推進中吉烏鐵路可研工作,爭取中吉烏鐵路早日啟動建設。
可持續傳統能源向清潔能源轉型。在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國與中亞五國積極推動傳統能源轉型升級,拓展可再生能源和氫能等清潔能源和高新產業合作。哈薩克斯坦等國具有較大綠氫出口潛力,加強中國與中亞氫能研發與貿易合作,將有效帶動中亞地區氫能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中亞國際產能合作不斷向綠色化、低碳化、智能化發展。以標準為紐帶,推動先進綠色低碳技術應用,加快“一帶一路”綠色發展進程,共建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惠民生鋪就幸福路。共建“一帶一路”將全面推進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落實全球發展倡議,與中亞各國優先發展以增就業、減貧、醫療衛生等為重點的民生工程。通過成立減貧合作分委會,將中國經驗根植於中亞土地,助力烏茲別克斯坦等國早日實現減貧目標。建設中國—中亞農業合作中心,開展現代化農業合作,共享先進農業技術,積極為中亞農民增加收入。實施減貧惠農計劃,為中亞國家舉辦扶貧官員研修班,推動在中亞國家建設綜合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建成一批魯班工坊,合作培養各行各業人才。積極推動中亞共享中國大市場,以“絲路電商”等平台推動中國—中亞貨物貿易優化升級,擴大中亞優質農副產品進口。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萬喆(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