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協調發展是共同富裕的經濟基礎,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必由之路。 |
中評社北京5月19日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徵,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廣東要下功夫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這一明確要求,充分體現了黨中央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堅定意志,為推動實現共同富裕指明了前進方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體現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而區域協調發展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具有重要意義。
光明日報發表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河海大學基地特聘研究員、南通大學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文章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國“一盤棋”,以深化區域協調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顯著增強。地區比較優勢發揮更加充分,區域發展相對差距持續縮小;動力源地區引擎作用不斷增強,發揮出全國經濟壓艙石、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改革試驗田的重要作用;特殊類型地區實現振興發展,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區域協調發展目標達成度提升較為顯著,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礎設施通達程度、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體相當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實現共同富裕是一項長遠目標,目前仍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區域間經濟社會發展差距過大問題仍然存在,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存在,區域協調發展機制還不夠完善,利益分配機制不健全嚴重制約發展成果共享。這些都會影響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
文章指出,邁向新征程,實現共同富裕目標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區域協調發展是共同富裕的經濟基礎,也是實現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必由之路。要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關鍵是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以更高水平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共同富裕。
首先,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引領共同富裕。要實現共同富裕,就必須發揮區域重大戰略的引領作用。這要求我們聚焦黨的二十大確立的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目標,推動區域重大戰略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共同富裕提供示範。各地區應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相互分工協作,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深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促進共同富裕。
其次,以區域優勢互補推動高質量發展、助推共同富裕。一方面,應擴大消費市場。以高質量供給創造和引領需求,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加暢通,鞏固和擴展市場資源優勢,使建設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成為可持續的歷史過程。落實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的意見,擴大“同線同標同質”產品適用範圍。另一方面,應暢通經濟循環。提升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門戶樞紐功能,進一步擴大東西雙向開放,用“經濟距離”刷新地理距離。完善貿易促進計劃,讓市場主體更好融入“雙循環”,擴大國內國際市場的相互影響,為更好地實現共同富裕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最後,以區域體制機制創新保障共同富裕。實現共同富裕要求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這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強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建設,增強城鄉要素有序流動活力,促進要素在城鄉間持續順暢流動。建立健全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市場化運行機制,切實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科技素質和技能。以城鄉融合發展需求為導向,加大鄉村數據資源供給,更好滿足城鄉數字消費需求。建立健全各級各類跨區域合作協調機制,著力形成區域間合作共贏發展新局面。健全和完善三次分配機制。正確處理好發展與分配、效率和公平、先富與後富的關係,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由此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使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目標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