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3日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數字經濟意義重大,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推動製造業、服務業、農業等產業數字化,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有助於加快縣域產業集群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轉型,推動同類產業或同類產業的不同行業相互滲透、相互交叉。
光明日報發表河北省委黨校副教授劉景芝文章認為,立足縣域資源禀賦優勢,通過激發數字經濟的巨大賦能作用,促進縣域傳統產業集聚融合、提質增效,打造良好的數字生態體系,催生縣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對實現縣域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豐富縣域現代化經濟體系發展內涵,加快城鄉融合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數字經濟促進縣域產業集群集聚融合
文章稱,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發展普遍面臨產業規模小、“集”而不“群”、產業配套支撐力弱、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數字經濟為縣域傳統產業集群轉型帶來新的機遇,它能夠突破固有的時空限制和傳統的產業邊界,通過運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與市場主體深度融合,為產業集聚提供關鍵支撐。
加快縣域產業數字化應用。從近20年的縣域工業發展歷程看,以縣域為載體的產業集群發展趨勢明顯加快。在中國縣域產業集群多為中小企業的背景下,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應用水平是實現縣域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力量,要進一步推動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力度,增強企業智能應用能力、新型管理能力、網絡協同能力、數據貫通能力等核心能力,提升企業生產要素質量和配置水平。
加快實現產業鏈條改造。縣域產業發展受地理位置、特有資源、人文環境、歷史沿革等因素影響,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縣域產業集群。應找准縣域產業發展鏈條的缺失環節、薄弱部分,聚焦產業上下游供應鏈和產業鏈的集聚融合,利用互聯網新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支持具有帶動能力的核心企業打造產業數據中台,推動訂單、產能、渠道等信息共享,形成上下游合作更加緊密的集群協作網絡體系,推動產業鏈強鏈補鏈固鏈,提升縣域產業集群塑鏈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加快推動產業要素跨界融合。傳統塊狀產業集群“柔性化生產”特徵明顯,受勞動力、土地、政策環境等影響越來越突出。數字技術將進一步推動人才、資本、技術、數據等生產要素快捷流動,打破傳統產業界限,優化生產和服務資源配置,降低要素投入和使用成本。數字技術的應用也將促使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三次產業間融合進程加快,進一步優化產業內部結構和市場主體組織模式,催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
以數字經濟促進縣域產業集群提質增效
文章指出,數字經濟是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能夠助力打造縣域新的競爭優勢和經濟增長點,增強縣域產業集群市場競爭力。圍繞推動縣域產業集群做優做強,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縣域產業集群發展融合創新效應,集中優勢資源和力量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強化新興技術成果應用,提高產品附加值,為縣域經濟把握未來、增強競爭優勢提供新的動力源。
推進核心數字技術攻堅。核心數字技術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支點,可以成為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引擎。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的高創新性,瞄准縣域產業集群發展的重點領域,加強產業基礎研究和產品工程化研發攻關,明確核心技術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有選擇地開展數字創新和產業應用,打通企業採購、研發、生產、營銷等關鍵環節數據,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區域影響力的數字平台企業和供應鏈企業,在若干關鍵領域形成競爭新優勢,實現由產品優勢向標準優勢擴展,促進縣域傳統產業集群能級顯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