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降水偏少,旱災是造林的最大天敵之一。
2017年,宜川縣遭遇持續大旱。“3000多畝的樹苗,成活的不到30%,最嚴重的地方,一畝地76棵苗,死了60多棵。”王永紅急得直掉眼淚,又毫無辦法,因為很多地方完全沒有水。“最絕望的時候,我跑到山頂上,扯著嗓子大喊大叫,就想發洩一下。”
除了天旱,黃河沿岸常年風大,雨水在崖間也很難停留,破解無水之困,隊員們在每個造林點的最高處挖建蓄水池,將黃河水用車拉上山,裝好水泵後,接上三四百米的水管逐坑澆灌。僅在記者採訪的一個造林點,山頂上大大小小的蓄水池就挖了6個。
正是依靠堅韌不拔的毅力和不斷探索的精神,造林隊摸索出一套在黃河中游生態脆弱區行之有效的造林成活經驗。宜川縣林業局總工程師袁國榮介紹說:“造林隊想盡辦法,綜合運用多項抗旱技術,種一片成一片,顯著提升了這片區域的可綠化面積,將宜川縣黃河沿岸的造林整體成活率提升到90%以上。”
只要還有一寸荒山 我們就把種樹進行到底
站在黃河邊,王永紅指著周圍的懸崖、陡坡向記者說:“現在你能看到的鬆柏,全是我們種下的。”望不到頭的綠蔭背後,是造林隊員們常年的咬牙堅持。
採訪過程中,記者看到,造林隊員大都穿著厚厚的補丁褲,他們的腳和腿肚上,全是密密麻麻、發青發紫的小血痂,很多小血痂甚至粘成一片,成了大傷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