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此後多個重要會議強調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樊樺文章表示,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是發展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重要載體,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當前,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既是促進當前經濟增長、滿足消費升級的重要舉措,又是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夯實長遠發展基礎的先手棋,有利於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對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分析,新基建蘊含著巨大的投資需求,在擴內需、穩增長中發揮著壓艙石作用。新基建覆蓋範圍廣,具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和廣闊的市場空間。以5G為例,據預測,幾年內其拉動的網絡直接投資和垂直行業投資將超萬億元,5G建成後可應用於工業控制、自動駕駛、遠程醫療、智慧城市、智慧家居、環境監測等多種場景,將撬動數萬億級的消費市場規模。新基建投資乘數效應大,通過上下游聯動效應和賦能產業升級,能進一步帶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在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邊際收益遞減、帶動經濟增長作用逐步減弱的背景下,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可以擴大有效投資並優化投資結構,更好發揮投資對擴內需、穩增長的關鍵作用。
新基建能更好服務於消費升級,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經濟發展和收入增長必然伴隨著消費升級。近年來,線上消費形式多樣化,手機支付快速普及,跨境消費品購買量顯著增長,各類個性化定制化消費需求持續增長,這些現象都體現了人們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的變化。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為新基建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動力,新基建所催生的一系列新技術、新業態、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等,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加便利、快捷、舒適的生活工作環境,滿足人民群眾對商品和服務品質從有到好、從好到優的消費要求。同時,依托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大力發展在線醫療、在線教育等新型服務,新基建還有助於擴大優質醫療、教育等資源服務覆蓋面,縮小城鄉區域間基礎設施水平差距,有效增進民生福祉,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新基建是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和保障,能夠助力推進中國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新型基礎設施依托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加速新技術產業應用,可以在有力支撐傳統產業升級的同時,催生大量新業態,形成以數字化生產力為核心的新供給,從而推動中國加快轉向以技術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產業升級和效率提升的發展方式。新型基礎設施作為技術領域的基礎設施,能夠為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提供底層支撐。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利於中國更好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加快實現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文章指出,與傳統基礎設施相比,新型基礎設施具有技術含量高、軟硬件投資巨大、迭代頻繁、折舊快等特點。因此,推動新基建也要把握好投資的“度”,避免出現一哄而上、盲目投資、重復建設、貪大求新等在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中曾出現的問題。這就需要各地立足於市場需求,根據自身財力、人力、產業基礎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合理規劃、有序推進。一方面,要立足各地資源禀賦和發展水平,合理選擇新基建的具體“賽道”和發展重點;另一方面,要以經濟、適用、先進為原則,把握好投資節奏,提高新基建的投入產出效益,避免過度超前投資、無序投資造成新的產能過剩和投資浪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