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節拍 律動海外
澳大利亞墨爾本演奏中心內,一場名為“桐道”的音樂會圓滿落幕,演出現場可謂是八音迭奏,雅樂並作。
音樂會組織人名為彭夏,是墨爾本一所知名音樂教育機構的負責人。5歲起,彭夏就開始學習古箏彈奏。來到墨爾本後,她曾受朋友邀請進行古箏表演。正是這次演出讓她意識到,中國文化需要得到進一步傳播。“當時,一個當地人很激動地問我彈奏的是不是日本箏,這句話帶給我不小的衝擊。”
碩士研究生期間,彭夏學習金融專業。學習之餘,她兼職在音樂學校教授古箏。“對於金融界來說,我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對我的學生來說,我的教學是獨一無二的。”
懷著這樣的信念,她不顧家人反對,一頭扎進民樂教學,創辦了自己的音樂學校。
彭夏的學生裡不乏年近古稀的華僑華人。為此,她特意開辦了老年班,為老一輩華僑華人提供暢談生活、享受中國音樂的機會。華二代也是彭夏學生群體裡常見的面孔。“我的一名學生剛開始學習古箏時,連中文都說不利索。現在,她考取了中央音樂學院海外考級9級,還是校園音樂社團的常客。”彭夏欣慰地說。
中國民樂講究心領神會,這給海外民樂推廣帶來不小的困難,彭夏萌生出編寫專業英語教材的想法。
作為一個行動派,她咨詢了中國知名古箏老師並邀請當地音樂老師進行翻譯和審校工作。“中國古箏有8大箏派,各派指法不盡相同,我希望找到一些共性,讓學生學起來更簡單。”
歷經7個月的打磨,2021年底,彭夏的英文版古箏教材正式投入使用。“老師,這本書太好了。”這是大多數學生看到教材後的反應。現在,彭夏在教學中查漏補缺,繼續改進教材。
在彭夏看來,中西樂器相得益彰。在2022年8月舉辦的音樂會上,她和音樂愛好者們選取古箏、二胡、琵琶、大提琴、小提琴等9種中西樂器合奏演繹改編版《茉莉花》和《紅顔劫》,讓觀眾直呼過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