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院校合作 推進中醫藥創新發展
http://www.crntt.hk   2023-03-13 16:19:38
  中評社北京3月13日電/據大公網報導,中華民族源遠流長,中醫藥是傳統優秀文化代表之一,承先啟後,在不斷傳承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創新,才能蓬勃發展,本港具備條件可以擔當中醫藥科研先驅。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及講座教授呂愛平日前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應加強香港中醫藥創新研究,建議特區政府成立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本地多間大學加強有關中醫藥科研合作,以及吸納國際中醫藥創新人才,推動中醫藥的創新研發。呂愛平建議,應讓本地中醫師專注專科,提高自身的臨床觀察能力和研究意識,培育更多本地中醫大師。\大公報記者 鍾怡(文) 蔡文豪、顔琨(圖)

  “中醫藥創新研究的氛圍十分重要。”呂愛平說,西醫進步非常快,因為不斷通過創新來發展,例如人工智能就逐漸介入西醫的疾病診斷及治療等。如果中醫藥的創新研究不跟上,發展會很慢甚至停滯,所以中醫藥與創新科技融合是未來。他建議,政府可以考慮成立類似中醫藥創新研究院的機構,專門從事產生讓國際認同、接受的中醫藥創新知識。

  增加跨學科研究

  呂愛平續說,目前港大中醫藥學院、中大中醫學院和浸大中醫藥學院也有跨學科研究合作,即中醫藥相關專業和數學系、化學系、生物系、計算機系的教授合作研究中醫藥。但是這種合作還是以中醫藥學院為主,規模較小。他建議,應該增加跨學科的研究,甚至本港其他沒有中醫藥相關專業的大學也加入進來,比如科大、理大等。

  中醫藥是中國獨特、歷史悠久的文化,其科研創新有可能改變未來醫學。呂愛平認為,如果在中醫理念、思維之上做一個非常嶄新的研究,是完全有可能改變未來的醫學模式、醫學辨證等。相關研究若要達到全球認同、推廣及應用,需要更多的教授加入。他還建議政府增加向外宣傳及推廣中醫藥創新研究,吸引國際化創新人才投身本港中醫藥科研工作。

  至於本地中醫藥人才的培育,呂愛平認為,三間本地大學對中醫學生的培育,加上內地很多中醫學院畢業的學生來香港進行一些臨床服務,相關人才是足夠。但是本地需要更多的高級中醫師或國醫大師,他們有深厚的經驗積累,以及對中醫的古典文獻有一定研讀,可以更好地傳承中醫藥知識。香港較少這類資深臨床中醫師,若從內地聘請也是越來越困難,主要是待遇報酬問題。

  呂愛平坦言,本地中醫的待遇相較於西醫還是差距較大,“待遇不夠好,自然吸引不了優秀人才。”他建議政府應該有戰略規劃,在改善提高業界的水平和服務能力的同時,逐步提高他們的待遇和地位。

  加強與西醫合作

  香港亦需培育更多本地土生土長的中醫大師。呂愛平建議,根據中醫的臨床服務能力,業界逐步形成一種中醫專科制度,比如將大內科逐步細分。而中醫也要提高自身的臨床觀察能力和研究意識,加強與西醫的合作,不僅提高對疾病診斷和治療的把握,更訓練科研思維能力。當業界和中醫師都一齊進步後,相關待遇自然可提高。

  呂愛平續說,現在香港多數化驗檢查還是由西醫開出,惟現時的中醫已有基礎的西醫知識,他建議一些西醫檢查權利可放寬給中醫,或者讓中醫業界人士通過一定的培訓,取得相關資格去處理。

  呂愛平(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及講座教授)

  “建議特區政府成立中醫藥創新研究中心、本地多間大學加強有關中醫藥科研合作,以及吸納國際中醫藥創新人才,推動中醫藥的創新研發。”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