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深化認識、突出重點
文章指出,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鬥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總結經驗、深化認識是接續奮鬥的重要法寶。在實踐中,我們更加深切感受到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戰略意義,更加深刻領會到構建新發展格局對於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現實意義。
第一,必須緊緊抓住暢通循環這個關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於經濟循環暢通無阻。如果經濟循環過程中出現堵點、斷點,循環就會受阻,在宏觀上就會表現為增長速度下降、失業增加、風險積累、國際收支失衡等情況,在微觀上就會表現為產能過剩、企業效益下降、居民收入下降等問題。必須破解國內大循環中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各環節的堵點問題,著力打破地方小循環、暢通國內大循環,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和需求的適配性,切實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穩定性。同時,根據比較優勢變化,動態調整中國參與國際循環的重點領域和方式方法,著力提升國際循環的質量和水平,形成供給和需求相互匹配、國內循環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的互動關係,不斷促進周而復始、螺旋上升的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第二,必須正確把握內外循環的辯證關係。要認識到,無論是統籌發展和安全,還是參與國際競爭合作,內外循環都是相互促進、不可偏廢的。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必須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不斷強化國內大循環的主導作用,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以穩固的國內基本盤增強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能力和底氣。與此同時,還要堅定不移實施對外開放基本國策,打造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共進,既要綜合發揮好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和產業體系完備的供給優勢,吸引匯聚全球高端要素資源,形成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引力場,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也要穩步走出去,加強境外投資服務、監管和風險防控。
第三,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堅持問題導向和系統觀念,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方法論。堅持問題導向構建新發展格局,要重點著眼於重大風險挑戰,找准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從暢通堵點、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方面下功夫,著力化危為機,創造條件提升經濟循環的質量和水平。堅持系統觀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必須認識到,經濟體系在時間和空間上是一個完整、連續的整體,是一個相互聯繫、運動不息的複雜系統,要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加強政策協調配合,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推進,以整體推進實現重點突破,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漸進和突破相結合。
第四,必須防範認識誤區與行動偏差。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在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認識誤區和行動偏差,必須及時給予糾正。認識上,既要避免只強調內循環或外循環的片面理解,也要避免把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長期任務當作短期應急措施的錯誤認知,還要避免把科技自立自強理解為關起門來搞小而全的重復建設。行動上,要防止各自為戰,只考慮本地區本區域小市場、搞自己的小循環,也要防止本位主義,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同自己部門關係不大,只管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無法形成工作合力。
堅決把認識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文章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到2035年要形成新發展格局。我們必須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以更加堅定的思想自覺、真抓實幹的工作勁頭、精準務實的政策舉措,切實把本地區本部門本領域工作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謀劃推動,著力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切實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
一是加快形成完整內需體系,形成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按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投資再生產的全鏈條拓展內需體系,打通有效供給能力不足、收入分配差距較大、流通體系現代化程度不高、消費體制機制不健全、投資結構仍需優化等制約經濟循環的堵點難點,著力擴大有收入支撐的消費需求、有合理回報的投資需求、有本金和債務約束的金融需求。著力挖掘內需潛力,促進消費升級,拓展投資空間。著力優化市場結構、健全市場機制、激發市場活力、提升市場韌性,進一步做大做強國內市場,持續提高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吸引力和配置能力。
二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強步伐,塑造國內國際雙循環新優勢。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形成支持創新的基礎制度,優化配置國內外創新資源,加強基礎研究,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腦科學等前沿領域實施一批前瞻性、戰略性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加快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推進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效聯動,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牽引,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三是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全球製造中心地位。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積極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加快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構建優質高效的服務業新體系,促進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強化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
四是扎實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拓展廣闊縱深循環空間。扎實推動城鄉區域重大戰略部署落地,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多梯度增長、多樣化發展、強勁韌性的城鄉區域動力支撐。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經濟循環,提高國內大循環的覆蓋面。建立健全跨區域聯動發展機制,完善區域合作和利益調節機制,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著力提升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功能,強化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能源資源富集地區和邊境地區等的保障能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深度融合發展,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五是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內外循環的動力活力。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強營商環境建設,完善產權保護、市場准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創新服務貿易發展機制,加快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拓展健康、綠色、數字、創新等領域合作新空間。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加大對重點國別和製造業等引資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