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積極應對智能化技術應用對就業的影響
http://www.crntt.hk   2023-03-01 08:37:29
  中評社北京3月1日電/技術進步是勞動生產率增長、社會生產效率提高的重要推動力。然而,每一次較大規模的技術革新發生後,其對就業的影響也會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最近,聊天機器人程序ChatPT作為人工智能發展的最新應用受到廣泛關注,關於其是否會替代就業的話題也被多次討論。

  普遍認為,技術進步對就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替代效應和創造效應,而其所具有的技能偏向性使得兩種效應的作用人群和作用大小呈現結構性特徵。就業創造效應貫穿於技術進步的全過程,尤其是在技術產業化早期,要使技術發明所創造的產品規模化生產,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大規模應用於生產過程,工程建造所採取的各種優化方法可重復、定型化應用於日常生產,都需要知識型、技能型勞動者合作開展技術革新、流程再造、解決現場問題,發揮其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作用,並在此過程中創造新崗位和新的就業機會。

  隨著技術產業化進程的推進,新技術與生產過程大規模融合,不斷產生新的技術資本和人力資本,技術進步通過改變生產流程節省工作環節、機器自動化代替人工完成生產任務等途徑減少程序性、可預見性、技術技能單一的低技能勞動力使用,技術對勞動的替代效應也不斷增強。由此可見,技術進步對就業的創造效應早於對就業的替代效應,而兩種效應作用於不同群體,其外在表現是具有較高技術技能水平的勞動力能快速適應新的技術環境,部分新的職業工種或崗位被創造,而對低技能勞動力的需求逐漸減少。

  作為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ChatGPT能夠通過學習和理解人類的語言來進行對話,並根據對話上下文進行互動,甚至能夠完成撰寫郵件、視頻腳本、文案、翻譯、代碼、論文等任務,其廣泛的應用場景和強大的交互能力將對就業產生較大影響。

  當前,人工智能對勞動力的替代程度遠遠超過傳統的機械化和自動化。同樣,由於勞動的異質性特徵,人工智能對就業的替代效應和創造效應也出現結構性特徵,總體看,人工智能會更容易替代低技能勞動,而中高技能勞動不易受到人工智能的崗位更迭效應影響。同時,由於人工智能的應用需要具有一定技能水平,其創造的新就業機會也以高技能勞動為主。人工智能衍生出的新興產業、新型任務會催生新型技能崗位需求和新的就業機會,而消費端新增的製造品需求會創造出部分傳統低技能就業崗位。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機制,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也提出,積極應對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術應用對就業的影響。在培訓領域,要加大數字人才培育力度,適應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需要,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數字人才培養機制。結合ChatGPT的應用前景及其影響分析,筆者認為,就業應從以下幾方面做好應對。

  一是建立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術應用對就業影響的跟蹤研判和協同應對機制。結合技術階段性特徵研判產生的就業效應,重點關注對低技能勞動力需求的作用機制,避免其就業替代效應短期內集中釋放。同時,加強對失業人群的待遇保障和再就業能力提升,以保障勞動力市場的平穩運行。

  二是加快構建適應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學習和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加強對數字技能的教育和培訓,應對人工智能對不同類型、不同技能等級勞動者的結構性替代效應,緩解結構性失業問題。尤其要通過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構建不同行業、不同業態間的轉崗機制,加快勞動者知識和技能更新速度,廣泛開展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術應用的適應性、儲備性培訓,提升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技術通用技能,縮小職業轉換時間。

  三是關注人工智能對就業的創造效應,適時推出引導、鼓勵發展的激勵政策,放大其對新崗位的創造能力。新技術應用從總體上為社會創造出更多財富、為人們帶來更多閑暇,而這些都會生成新的需求,並轉化為新的就業需要。要鼓勵新的工作形式發展,引導和促進分享經濟、零工經濟發展,發揮其就業蓄水池作用,讓勞動者充分利用更為細分的勞動時間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田大洲(作者單位: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