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390家上市公司投資近千億元理財
http://www.crntt.hk   2023-02-19 14:36:16
 

  談及購買理財產品的目的,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均表示,是為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加收益,為公司及股東獲取更多回報。

  不少專家也表示,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有一定的正當性和合理性。“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是現金管理行為。倘若這一行為規模有限、時期可控,有助於公司提升現金收益。”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說道。允泰資本首席經濟學家付立春也表示,有些公司和行業現金流比較充裕,為提高公司的財務效率,會用閑置資金購買一些期限相對比較匹配,風險、收益相對比較平衡的理財產品,這其實是一種相對較正常的財務管理手段。

  大手筆理財行為頻現

  從購買金額來看,不少公司在理財產品方面都比較“大方”。有238家公司使用超過1億元進行理財,占比達61%,其中,有15家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金額超過10億元,航發動力購買總額達37億元,目前位列首位,其次是妙可藍多和江蘇國泰,理財金額分別為19.25億元和18.62億元。

  還有部分公司宣布即將豪擲數百億元進行委托理財。1月12日,海信視像公告稱,擬使用閑置自有資金委托銀行、券商、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較低風險委托理財,額度上限不超過140億元。1月31日,九安醫療公告稱,公司及子公司擬使用最高額度合計不超過(含)2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的自有資金進行委托理財和證券投資。

  多數公司深諳“不能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裡”的道理,購買了多個理財產品。有273家公司購買了兩個以上的理財產品,占比達7成,15家公司購買了10個以上的理財產品,但對於理財產品的選擇存在差異,有的專注,有的選擇多元化。例如,航發動力購買的10個理財產品均為結構性存款,而一向熱衷於購買理財產品的唯科科技則購買了多達44個理財產品,購買數量暫居第一,理財產品類型包括存款、結構性存款、通知存款、銀行理財產品和投資公司理財等,該公司2022年購買了多達523個理財產品。同樣位居A股第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