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憂鬱症”會有這些表現
“返校憂鬱症”具體有哪些表現,家長該如何判斷其嚴重性?
“如果在開學前後,孩子出現情緒低落、心煩意亂、容易發脾氣、覺得疲勞、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或者有頭痛、胃痛等身體不適,那家長可能需要關注一下孩子是否有‘返校憂鬱症’了。”王彥玲說。
倪志勇認為,家長應關注孩子生活作息、行為習慣兩個方面。如果孩子生活作息開始不規律,經常晚睡、電子遊戲成癮程度較高,頻繁出現皺眉、悶悶不樂、抱怨“不想上學”等行為,那麼很可能出現了“返校憂鬱症”。他特別指出,如果上述現象持續半年或以上,孩子可能長期焦慮、抑鬱情緒未得到紓解,此時,家長需要高度重視孩子心理健康問題。
他提醒家長注意:“對有些孩子而言,‘返校憂鬱症’可能只是表象。他可能一直有潛在的焦慮或者抑鬱情緒,只不過因為返校這一時間節點將其暴露出來。”
倪志勇認為很多家長需要改變觀念。“很多家長錯誤地定性了孩子的行為,認為孩子出現抱怨、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是‘吃不得苦’‘太矯情’。家長需要更多地理解孩子,焦慮和抑鬱就像心靈的‘發燒感冒’,不能諱疾忌醫,而早期抑鬱、焦慮是很容易解決的。”
但在關注和重視的同時,家長也不能自亂陣腳。
“據我觀察,不少家長比孩子還焦慮。”孫美榮告訴記者,由於孩子的作業需要家長監督或幫助完成,開學前後,家長的焦慮也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專家們建議,家長應該以身作則,不要向孩子傳遞焦慮情緒,在和孩子溝通過程中出現矛盾的時候,要讓自己先平靜下來,讓孩子放鬆、完整地表達,多鼓勵孩子並引導其以積極的態度面對開學季。
多種方式幫助孩子盡快調整適應
對於避免“返校憂鬱症”,平穩順利地適應開學生活,專家們提供了多項建議。
調整作息是專家們給出的第一個重要建議。“讓孩子早睡早起,盡快適應上學的作息。”孫美榮表示。
其次,適當營造學習氛圍。比如,家長可以給孩子購買一些文具和書籍,每天和孩子一起收拾書包,一起討論帶什麼東西去學校,在這些問題上給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性。同時,還可以鼓勵孩子對學習內容做復習或預習,引導孩子逐漸進入學習狀態。
此外,多和孩子進行溝通。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用更加正面、積極的態度思考返校生活。比如,今天和同學們聊了什麼有趣的事或又學到了哪些新知識,鼓勵孩子和同齡人交流,關心孩子的人際交往,定期瞭解孩子的感受。專家提示,在和孩子進行溝通的時候,要避免出現“大口號”“嚴要求”,多肯定孩子的進步,在安排學習任務時要更加具體可行,如堅持每天做5道算術題來提高算術能力。
同時,學校教師也能對孩子起到幫助作用。例如,在開學後1—2周不安排過多的學習內容,給學生留一些適應時間。
專家還提醒,開學後,孩子反饋“白天暈乎乎的”,出現大腦不清醒、易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也很正常,一般2周左右會好轉。此時,可以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鼓勵他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如聽音樂、運動等,避免孩子處於焦慮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