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濕地還整合科普資源,建設生態信息展示平台、智能終端,組織志願者隊伍,打造“室外大課堂”“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每年前來接受科普教育的青少年達100多萬人次。不僅濕地生態得到修復,城市環境和功能也得到改善,人民群眾獲得感滿滿。
據統計,開園以來,西溪濕地平均每年入園遊客超500萬人次,營業收入累計達24億元,對促進周邊地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產生顯著示範帶動和輻射作用。
放眼全國,許多地區合理利用濕地自然和人文資源,有效促進了生態旅遊等綠色產業發展。我國以全球4%的濕地,滿足了世界1/5人口對濕地的生產、生活、生態和文化等多種需求,為全球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天津市寶坻區潮白河國家濕地公園裡,市民孫女士正跑步鍛煉,每天來河邊呼吸新鮮空氣已經成為她退休生活的重要內容,“這裡有花有鳥空氣好,還有專門的健康步道。”
近年來,寶坻區對15公里長的潮白新河河道實施水系綜合治理,恢復濕地5000多畝,營造了開放共享的綠色空間,使濕地公園成為“人民的大公園”。“天津已經形成以濕地自然保護區為基礎,濕地公園、海洋公園為補充的濕地自然保護地體系,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正在變為現實。”天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濕地處處長郭秀民說。
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推動濕地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
2月2日,2023年世界濕地日中國主場宣傳活動在杭州舉辦。活動現場公布,我國新增北京延慶野鴨湖、黑龍江大興安嶺九曲十八灣、江蘇淮安白馬湖等18處國際重要濕地,國際重要濕地總數達82處,面積達764.7萬公頃,面積居世界第四位。
北京延慶野鴨湖由官廳水庫人工湖泊濕地發展而來,經過大力保護修復,於2013年掛牌成為北京首個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實施栖息地恢復、退化濕地修復等工程,我們已累計恢復2萬多畝退化濕地。”延慶區自然保護地管理處主任王曉旭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