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推進新型城鎮化不斷向縱深發展
http://www.crntt.hk   2023-02-05 09:55:37
中國人口眾多、自然環境差異較大。推進新型城鎮化,客觀上要求優化布局、集約高效,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宏觀布局,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體制機制創新。
  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對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共同富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這些重要部署,為新發展階段推進新型城鎮化明確了目標任務、提供了重要遵循。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未來城市實驗室主任劉治彥文章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化經歷了大規模快速發展過程。“十四五”時期,中國仍處在城鎮化快速發展期,同時,城鎮化質量亟待進一步提升,城鄉融合發展任重道遠。新時代新征程,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通過優化城鎮空間布局、改善人居環境、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著力提升新型城鎮化建設質量,推進新型城鎮化不斷向縱深發展。
  
  中國人口眾多、自然環境差異較大。推進新型城鎮化,客觀上要求優化布局、集約高效,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宏觀布局,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體制機制創新。
  
  文章提出,完善城鎮化空間布局,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開拓高質量發展動力源。應根據土地、水資源和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做好布局規劃,推動城市群一體化發展,建設現代化都市圈。近年來,北方的環渤海城市群、哈長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長江流域的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南方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北部灣城市群等的發展都取得了明顯成效。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以促進城市群發展為抓手,全面形成“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依托輻射帶動能力較強的中心城市,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健全城市群和都市圈協同發展機制。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為重點,增強經濟和人口承載能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區域,強化對區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依托區域優勢和資源禀賦,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聯動、特色化發展。區域間自然禀賦的差異性決定了發展的差異性。應根據各地資源禀賦、要素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充分考慮城鎮化發展階段的差異性,找准城市群和大中小城市各自發展定位,實施有針對性的舉措。一方面,要明確發展戰略定位。應根據自身的市場需求、競爭環境、區位優勢、資源禀賦等條件,科學確定發展特色、定位和策略,形成差異化競爭和差別化發展,從而有效挖掘發展潛力。另一方面,要確定產業發展方向。應在產業分工協作中尋找能夠發揮優勢的產業定位,比如,有的城市具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和高端服務業的條件,而有的城市可在城市群或全國產業體系中做好產業配套和區域服務,有些小城鎮則應以特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保障農副產品和生態產品供給為主要發展方向。
  
  加強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為城鄉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城鎮化是城鄉協調發展的過程,需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要加快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積極推進智慧民生。運用高新技術逐步推進舊城舊村房屋綠色智能改造,建設美麗宜居的人居環境。加快5G、6G網絡建設,促進物聯網快速發展,打造覆蓋城鄉、高效運行的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公路、鐵路、民航、水運、管道等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加快鄉村水利和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中小型水庫等穩定水源工程建設和水源保護。探索分布式能源供應體系、零碳建築和社區建設。嚴格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提高水土流失、石漠化和荒漠化治理能力,推進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加大重要水系源頭地區、重點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地轉移支付,完善生態補償方式。積極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和清潔生產,防止水體和土地污染。大力發展新能源,加強大氣質量達標管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此外,還要通過加快要素自由流動、促進城鄉產業協同發展等,推動城鄉高質量融合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動力和支撐。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