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在快節奏中找回慢生活
http://www.crntt.hk   2023-01-26 17:24:38
  中評社北京1月26日電/網評:在快節奏中找回慢生活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呂帆

  回到家,時光便會不由自主地慢下來,有人睡意沉沉,不再擔心隔天的匯報、臨時的加班;也有人焦慮萬分,時刻緊盯手機圖標上的小紅點,生怕切斷了與外界的聯繫。殊不知,春節本是一場關乎時間的終極儀式,千百年來,人們正是在新舊交替中,感受自我、融入家族、接續文化。可是,一紙車票真的能讓人們脫身於高速高壓的日常,回到春節的文化傳統中嗎?或者,我們還“慢得下來”嗎?

  慢生活,不一定速度緩慢。其實,傳統新年本不全是“慢”,相反,中國很多地區都有“過忙年”的說法。人們忙著采辦年貨、打掃衛生、備年夜飯,春節中的母親何嘗體驗過慵懶愜意的慢時光?可在記憶裡,為什麼春節似乎過得尤為緩慢?也許是因為一份完整而連綿的時光,對習慣了碎片時間的當代人來說,已是買不到的奢侈。

  “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兒,捏造鼻兒(餃子);大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從臘月到正月,春節並不長,但這份整體的、連續的身心體驗卻在中國人心中早早扎了根。“一年不趕,趕三十晚”“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盒子往家轉”,春節的每一天都有要做的事,又似乎沒那麼多要做的事。那些“要做的”是數千年傳統在我們體內的積澱傳承,而那些“不急做的”,是我們對自己一年勞累的小小獎賞。兩者,都是悠長的時光。

  慢生活,不一定遠離日常。陶淵明有首著名的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春節的“慢”不一定要靠遠離工作、脫離日常來實現,世間冷暖,存乎一心。疫情期間,很多人居家過年,歸家的旅途被暫時影響,通往自我的道路卻逐漸開啟。眾多網友在春節曬出讀書筆記、佳肴配方、健身打卡記錄、陪娃寫福字視頻;有父母帶孩子到近郊親近自然,才發現“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如此貼切、“草色遙看近卻無”誠不我欺,曾讓孩子快速背誦的古詩詞句,在靜心感受自然造化時,竟融入血液,成為記憶裡揮之不去的一部分。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