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每到春節假期,服務行業都會面臨不同程度的“用工難”問題。特別是今年人們返鄉過年的意願比以往更為強烈,但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中的很多崗位,離不開勞動者的堅守。
為應對節日期間服務業用工的較大缺口,許多單位從兩三個月前就開始未雨綢繆,通過各種渠道和方法招工留人。例如,為確保節日期間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北京市相關部門建立了重點企業用工服務保障機制,全力保障企業用工需求。江蘇、浙江、福建等省份的多個城市也陸續出台了“穩崗留工”政策,用“真金白銀”“真情實意”鼓勵勞動者加快返崗復工、在工作地過年。
細讀這些政策,既有“不打烊紅包”“子女團聚補貼”等待遇的提升,也包括防疫藥品物資暖心包等公共服務傾斜;既有針對一線員工的獎補鼓勵,也有面向企業優化服務的溫馨舉措。鼓勵力度之大,政策輻射面之廣,不僅體現了對市場主體和勞動者的尊重和支持,更是展現了鮮明導向——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這既是對此前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目標的延續,也是新時代對就業工作的新要求。針對勞動者就業的扶持鼓勵政策不斷升級,早已不是一時一日之策,這反映出“人”之於市場主體、之於城市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重要性。這一目標的實現,有賴於在推動充分就業的全過程中貫穿對就業質量的追求。為此,需要創造更多高質量、有更好勞動條件和待遇的工作崗位,從而促進充分就業。
節日期間的勞動力供需結構問題雖說是個老問題,但也並非“存在即合理”。過年團圓是人之常情,但城市正常運轉也需要各種人力資源。從這一角度看,不妨以高質量充分就業為導向,從“勞有優得”“勞有保障”“勞有體面”等角度入手,解決好節日期間結構性缺工問題。當然,這是一個不懈努力的動態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靜止目標。考慮到就業涉及面廣、影響因素多,在機制上還要將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納入制度化、法治化、常規化的軌道,讓經濟發展與促進就業聯動、經濟社會政策與促進就業政策持續形成合力。(來源: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