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加強生態修復 守護黃河濕地
http://www.crntt.hk   2023-01-03 13:44:06
  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近年來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門峽段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撲棱棱,兩只大天鵝展開白翅,踏水起飛。一名攝影者翻越圍欄近拍大天鵝,正在黃河邊巡護的李豐波上前阻止。

  “如今,這裡濕地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每年來三門峽越冬的大天鵝有上萬只。”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門峽管理處保護科科長李豐波告訴記者。

  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門峽段,東西長205公里,總面積2.85萬公頃,是我國候鳥基本遷徙地、覓食地、越冬地。保護區三門峽管理處,承擔所轄濕地的野生動物巡護救護、濕地生態修復治理、疫源疫病監測和大天鵝研究等工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濕地休養生息’,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三門峽管理處黨支部書記張藝凡說,“我們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保護野生動物,守護黃河濕地,推進濕地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

  巡護救護野生動物,保護生物多樣性

  下午3點,李豐波來到距三門峽市區30公里的後地村黃河灘區“天鵝灣”,成群的大天鵝聚集於此,覓食、休憩、飛翔。

  拿起望遠鏡,觀察有沒有大天鵝落單、受傷;打開手機拍照,上報新發現的野生動物,李豐波的工作很充實。1小時後,他開始統計大天鵝數量。“以20只為1個單位計算,匯總其他巡護員的數據,再通過監控視頻截屏核對。”李豐波指著不遠處的監控器說。近兩年,管理處共設置18個監控點,實現半徑3公里24小時監測。

  “3700只,這是‘天鵝灣’實時的大天鵝數量。”李豐波說,與往年同期相比,數量增加了。

  返回管理處野生動物救護監測中心,李豐波拉上同事崔源,一同觀察救助的大天鵝。2020年底,該中心成立,承擔全市野生動物的救護、監測、收容、放生工作。

  院內的一間屋子是大天鵝收容處,兩只大天鵝在水池裡悠閑地游來游去。

  “兩天前,我們接到求助電話:一只大天鵝落到陝州區張茅鄉的村民院中。”負責野生動物救護的崔源驅車前往,將其帶回救護監測中心。

  崔源對大天鵝進行了檢查,發現沒有外傷,鼻腔中有黏液。他給大天鵝服用藥物,補充了葡萄糖。兩小時後,大天鵝逐漸恢復。“觀察一周,如果康復就放歸自然。”崔源說。

  被救護的野生動物,不祗有大天鵝。救護監測中心成立後,已累計救助雕鴞、紅腹錦雞、長耳鴞、豹貓等野生動物100多只。如今,在黃河濕地保護區三門峽段,分布有野生動物1066種、昆蟲582種、魚類84種、脊椎動物486種、野生植物1121種。鳥類從2003年保護區設立前的175種,增加到目前的315種,其中包括黑鸛、大鴇、中華秋沙鴨等9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天鵝、疣鼻天鵝、灰鶴等34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我們將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健全巡護救護制度,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力度,保護黃河濕地生物多樣性。”崔源表示。

  加強生態修復治理,建設大美濕地

  曾經,為叩開高秋建養驢場的大門,楊戰鋒沒少犯難。“今天再敲門,一敲就開。”三門峽管理處副主任楊戰鋒說著,見高秋建迎了出來。

  年過60歲的高秋建,住在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禹王路街道官莊村,從事養殖業10多年。2021年9月,河南省林業局發布沿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魚塘畜禽養殖整改意見,要求核心區、緩衝區停止養殖,拆除養殖設施;對實驗區畜禽養殖,無法清退的,簽訂多方共管協議,杜絕畜禽糞便污染。

  高秋建的養驢場位於實驗區。起初,楊戰鋒與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農業農村局林業科負責人找上門時,高秋建直犯嘀咕:“怕協議簽了,養殖場還要拆除。”經過反復解釋,高秋建同意簽約:占地3畝,養驢100頭,不擴大規模,及時清理養殖場糞便,防止滲漏污染。

  “今天,我們來看看履約情況。”楊戰鋒說。

  高秋建趕忙把楊戰鋒拉到驢舍,“驢糞乾燥,周邊村民拉到地裡當肥料,沒有隨意堆放。”

  “養驢沒超100頭。”楊戰鋒轉了一圈,沒發現違約之處。

  按照要求,三門峽管理處排查出黃河濕地畜禽養殖場13家,均位於保護區的實驗區,全部簽訂保護協議;排查出黃河濕地內果樹面積1.3萬餘畝,涉及農戶1551戶,全部完成整改並簽訂規範種植協議。

  加強生態修復治理,建設大美濕地,三門峽管理處將責任扛在肩上。

  楊戰鋒和工作專班,來到陝州區大營鎮橋頭村黃河灘區。“千畝蓮塘”邊一派忙碌景象,車輛吊起一棵棵紅楓樹放入土坑,施工人員培土、踩實,支起防護架。

  計劃種植紅楓樹700棵,已種植100多棵……楊戰鋒走進現場瞭解進度。這裡原是一片魚塘,違規建有農家樂。管理處督促屬地於2019年6月底前完成設施拆除,貫通魚塘水系。2022年3月,陝州區爭取到700多萬元資金,開展植樹種草,實施提升改造,目前已加固壩堤3000多米,種植荷花20多萬株。

  “過去幾年間,我們督促整改保護區內132個問題,促進了黃河濕地保護。”楊戰鋒說。

  這些年,三門峽市持續開展黃河濕地保護區生態修復,清理餐飲船、捕撈船463艘,清理違規企業24家,實施生態修復185.5萬平方米。

  監測防控疫源疫病,開展大天鵝遷徙科學研究

  挎上樣本采集盒,三門峽管理處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站長侯長江輕輕走向黃河灘,“每個月取樣,最怕驚動大天鵝。”

  在距離大天鵝100多米處,侯長江找到大天鵝排洩物,取出棉簽棒取樣,隨後放入采樣管。

  三門峽管理處自2005年成立以來,持續開展重點物種監測和生物研究項目,防控大天鵝疫源疫病。

  回到野生動物救護監測中心,侯長江打開超低溫冰箱,放入所采樣本,“冷凍後,將送往專業的檢測機構,作為大天鵝疫源疫病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2020年冬天,巡護員發現多只大天鵝死亡。管理處第一時間取樣送檢,啟動應急處置機制,規範收容救護,並對大天鵝栖息重點區域周邊實施消毒。自2021年3月至今,未再發現異常情況。

  儲存了樣本,侯長江來到收容處,為之前救助的大天鵝安裝衛星信號追蹤器,並給大天鵝戴上環形標誌。他拿出手機,屏幕上顯示大天鵝飛行軌跡監測系統。

  “有了這套系統,佩戴有衛星信號追蹤器的大天鵝從哪裡飛來、經過哪裡、飛行高度、活動量、停留點位的經緯度,都一清二楚。”侯長江說,通過研究大天鵝遷徙軌跡,發現到三門峽過冬的大天鵝主要來自蒙古國、我國的內蒙古和新疆;每年第一批飛來過冬的大天鵝,到達三門峽的時間通常在農曆九月十五前後。

  2022年2月,三門峽市有關部門給24只大天鵝安裝了衛星信號追蹤器。目前,12只已經返回三門峽,另有12只正在返回途中。

  在黃河灘區,侯長江放飛了裝有衛星信號追蹤器的大天鵝。5分鐘後,飛行軌跡監測系統顯示大天鵝飛到濕地旁邊的麥地。2020年,三門峽管理處組織實施黃河灘區土地平整,在“天鵝灣”周圍種植了600畝小麥,作為大天鵝的食源地,並通過觀察飲食研究大天鵝的生活習性。

  “到三門峽的大天鵝,從幾十只增加到1.5萬只,說明這裡的黃河濕地生態變好。接下來,我們要進一步研究大天鵝對栖息地的要求,更好保護三門峽的黃河濕地。”張藝凡說。(來源:人民日報)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