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長江口二號”水下考古催生科技創新
http://www.crntt.hk   2022-12-19 17:51:12
 

  通過一把稻殼鎖定古船“年齡”

  此外,複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的科學家團隊正對船中出水瓷瓶中的稻殼進行碳十四測年和古植物DNA研究。據此,研究人員可以判斷稻殼放入瓷瓶的大致年代,驗證出長江口二號古船的“年齡”;并根據稻殼DNA大致推測其產地,結合瓷器的窑口,推測長江口二號的上貨港口。這是我國國內首次將分子水平的生物基因研究技術應用於水下考古領域。

  看似毫不起眼的稻殼,究竟是如何隱藏了水下沉船的秘密?下一步又將如何破解長江口二號古船的更多密碼?故事要從半年前說起——當時,長江口二號古船出水了一批文物,包括底部有“同治年制”篆書底款的景德鎮窑綠釉杯、大型青花雙耳瓶等。

  複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副教授領銜的年輕團隊受邀參加長江口二號古船的“生物考古”項目。他們在取樣雙耳瓶中的海底淤泥時,發現這只瓷瓶的肚裡還“大有乾坤”——裡面竟然藏著數十只小瓷杯,并且裡面墊著大量稻殼。與此同時,團隊還獲得了長江口二號古船上的其他稻殼樣本。

  “我們以最快速度對長江口二號古船上的這些稻殼進行了碳十四測年,發現它們所處時期比清同治年略早一點點……推測這些稻殼可能是陳年曬幹的,專門用於船上物品的固定和防震。當然我們也將對船體不同地點出水的稻殼進行測年,最後綜合判斷。”文少卿說,稻殼檢測結果與瓷器底款互相印證,進一步確定了長江口二號古船是在清同治年間運行的。

  不同學科交叉合作,研究古船的“全生命周期”

  用生物基因技術解密長江口二號“年齡”,對科學家們而言只是牛刀小試。何謂生物考古?文少卿娓娓道來:“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古基因組學’研究人員,而生物考古正是把古基因組學和考古學結合起來。它下面還包括同位素考古、人骨考古、動植物考古、環境考古等。”事實上,在全世界範圍內,把分子考古應用於沉船研究也很前沿。

  “我們嘗試利用不同學科交叉合作,研究長江口二號古船從建造到沉沒的‘全生命周期’,以期實現我國現代水下考古的新突破。”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