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以高水平開放全面激發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潛力
http://www.crntt.hk   2022-12-19 08:50:23
推動激發超大規模市場潛力與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新發展格局的“一體兩面”
  中評社北京12月19日電/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建設強大國內市場,是黨中央統籌“兩個大局”作出的戰略部署。近日,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有關部門制定出台了《“十四五”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方案》。《綱要》與《實施方案》的出台將有助於深入落實擴大內需戰略,實施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為提升國內市場對全球優質資源要素的吸引力,將中國打造成為全球高端資源要素的強大引力場提供有力支撐。

  一、中國國內市場潛力不斷釋放 

  光明日報發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表示,市場是大國的重要戰略資源,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也是大國經濟優勢所在。中國兼具“世界工廠”與“世界市場”的“雙核角色”,是打造超大規模市場的前提和物質基礎。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國內市場總體規模持續擴大,內需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增強。中國擁有14億多人口,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2021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5.4%,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連續11年保持在50%以上。《綱要》錨定2035年遠景目標,綜合考慮“十四五”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中國發展條件,明確提出“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支撐暢通國內經濟循環”三大重點任務,思路更明確、方向更清晰、措施更有力,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良性互動提供指引。

  開放已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近年來,中國國內市場規模日益擴大,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開放。

  首先,積極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中國全面履行入世承諾,大幅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關稅總水平從2010年的9.8%降至2021年的7.4%,對《貿易便利化協定》規定各類措施的實施率已達100%。

  其次,大幅放寬外商准入領域。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對外資開放領域不斷擴大、外商投資限制條件不斷削減,積極推動了負面清單等重要制度創新。目前,中國已連續5年縮減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在金融、汽車等領域推出了一批重大開放舉措,形成了製造業基本開放、農業服務業穩步持續開放的格局,為外商投資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再次,構建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將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積極推進簡政放權和“放管服”改革,不斷推動要素跨境便利化流動,完善市場准入和監管、產權保護、信用體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特別是在外資領域,外商投資法取代“外資三法”成為中國外資管理領域的基礎性法律,對外資權益形成了根本性的法律保障。

  最後,積極參與全球多雙邊經貿規則談判進程。目前,中國已與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9個自貿協定,正在談判的有10個,正在研究的自由貿易區8個,10年間商簽的自貿協定數量增長近1倍,與自貿夥伴貿易額占對外貿易總額的35%左右。2022年,《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生效實施,區域內90%以上的產品將逐步實現零關稅。中國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擴大對外開放。

  二、以開放主動贏得釋放內需主動 

  文章分析,推動激發超大規模市場潛力與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新發展格局的“一體兩面”。《綱要》《實施方案》依據“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將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通堵點、補短板、強弱項,著力消除制約國內市場需求潛力釋放的結構性問題、體制性障礙,發揮對外開放對內需的促進作用,提升國內市場對國際高端資源要素的吸引力。

  一是發揮對外開放對內需作用,暢通雙循環的體制機制。《綱要》與《實施方案》詮釋了“改革開放”與“內生動力”背後的邏輯關係。整體而言,中國要素自由流動、貿易投資自由化水平相對較低,要素跨境流動政策仍然存在較多限制。地方保護主義、區域性壁壘、條塊分割、准入壁壘也導致資源要素未能有效流動,迫切需要通過增加改革的適配性,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促進產權有效激勵與要素自由流動,持續推動破除市場准入隱性壁壘,實施好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以更短的負面清單、更便利的市場准入、更透明的市場規則、更健全的服務體系、更有效的權益保護全面激發國內市場潛力和活力,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大幅增加國內外優質商品、優質服務以及高端要素資源的供給,加快建立公平統一大市場。

  二是賦予更大改革自主權,打造高水平寬尺度深層次開放高地。自貿試驗區等開放高地的核心任務和價值在於制度創新。《綱要》《實施方案》突出自貿試驗區等地區的先導示範效應和創新引領作用,明確要打造高水平、寬尺度、深層次的開放高地。這意味著未來將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深化首創性、集成化、差別化改革探索。從單項試驗舉措、最佳實踐的復制推廣,向改革開放模式、接軌國際規則等更高層面轉變,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體系和市場監管模式,以更大力度推進市場體系與競爭制度建設,營造適應高水平雙循環和超大規模市場潛力所要求的發展環境。

  三是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構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如果說商品和要素的流動型開放旨在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本質上屬於一種“邊境開放”措施的話,那麼,制度型開放則是一種規則體系的開放,即積極推進規則、規制、標準等與國際對接。總體而言,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正面臨著產業開放壓力大、高標準規則對標有差距、對外開放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和挑戰。

  《綱要》《實施方案》強調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內需發展動力,不僅有利於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更有利於加快建立與國際經貿規則相銜接的體制機制,提升與新一輪全球經貿規則的相容性。面對全球自貿協定發展呈現出新趨勢和新特徵,《綱要》《實施方案》明確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做好RCEP生效後實施工作,推動商簽更多高標準自由貿易協定和區域貿易協定,積極推進加入CPTPP、DEPA談判進程,努力向高標準自貿協定的目標邁進。

  三、中國的市場也是世界的市場 

  文章指出,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中國的內需就是世界的外需。從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看,中國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暢通將為全球大循環提供新的動能。近年來,中國對高品質產品與服務的消費能力增長迅速,跨國企業在中國消費市場的滲透率已經遠高於其本土市場的滲透率,中國超大市場規模對全球需求的外溢效應明顯上升。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中間品貿易大國,以及全球120多個國家地區最大的貿易夥伴,對全球大宗商品、中間品零部件,以及資本品(高科技產品)需求巨大。2012至2021年,中國高技術中間品進口年均增速達14%。

  與此同時,“與中國一起創新”也正成為跨國公司建立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市場在中國,創新就要靠近市場。10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等6部門印發《關於以製造業為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進一步加大製造業引資力度,支持外商投資創新發展,鼓勵外資在華設立研發中心,通過跨國合作激勵國內產業往高端發展。

  世界大變局之下,全球化仍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全球化發展的依托是開放的市場、支持合作的政策。當下,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已經開啟,繼續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是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未來中國將進一步充分發揮“世界工廠和世界市場”的巨大潛在優勢,從利用自身要素成本的比較優勢轉向利用全球高端要素的競爭優勢,既要內向集成全球資源,拓寬優質消費品、先進技術、重要設備、關鍵零部件和重要能源資源進口,也要外向集成全球資源,積極支持企業“走出去”,深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合作。“以內促外,以外促內”,以開放的大市場為紐帶,不斷挖掘釋放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勢能,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享的市場、大家的市場。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