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智庫論壇:後疫情時代重啟中美人文交流
http://www.crntt.hk   2022-12-17 00:28:04
(會議截圖)
  中評社北京12月17日電(助理記者 徐媛)12月15日,全球化智庫(CCG)舉辦了第七屆“中國全球智庫創新年會”。在論壇的第二部分,多位全球智庫界的領軍人物圍繞“後疫情時代重啓中美人文交流”這一主題進行探討。與會嘉賓表示,學生交流是中美人文交流中最關鍵的組成部分之一。

全球化智庫(CCG)的秘書長苗綠提到,人文交流是重要的中美關系支柱,全球化正在持續過程當中,兩國在疫情之後將會越來越相互交織在一起,彼此的關系將會越來越密切。疫情之前,中國赴美的留學生非常多,每年可達3000-4000萬,美國赴華留學生每年也有300萬。中美在差旅、文化和藝術等方面的交流也非常頻繁。然而,在過去三年中,由於疫情以及地緣政治的問題,兩國之間的人文交流受到巨大掣肘,甚至趨於停滯。“但在最近,我們看到了人員之間交流的信號升溫。正如一位專家所說,雖然現在是冬季,但春季即將在不遠之處展開。”

  美國國際教育協會(IIE)總裁高級顧問佩吉·布魯布托(Peggy Blumenthal)用統計數據直觀展示了過去二十年間中美學生交流的變遷。一方面,中國赴美的學生數量增長非常快,但在疫情之後顯著減少。但由於基數龐大,中國留學生占赴美國際學生的比例仍有9%,到目前為止仍然是赴美留學第二大國。另一方面,美國赴華留學的學生在二十年間保持平穩上升,但在疫情之前就開始顯示出下降的趨勢,隨後疫情加劇了惡化,並在2020年急劇下滑。
 
  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名譽院長馮達旋指出,最好的人文交流的方式就是學術合作,但目前美國和中國的學術合作情況不甚理想。由於技術脫鈎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科學家和學者們陷入法律的限制。針對這個問題,馮達旋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她指出,任何大學教員如果希望與國外的院校建立學術聯繫,那麼兩家大學必須要明確規定知識產權屬於哪一方,教員不能拿兩份薪水,並且每年必須要向兩家機構的科研處和院長提交報告。這種清晰的文件記錄能夠避免任何法律方面的模糊地帶。
 
  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副校長大衛·弗萊什勒(David Fleshler)針對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的情況強調了三個方面。第一,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校園裡的總體體驗還是很好的。美國的大學希望能夠讓中國學生融入校園生活,參與社團活動,以及在實驗室工作。第二,美國的某些政策制定者需要意識到,美國的出生率不斷下降,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如果美國希望保持經濟的發展,則需要引入外國移民。第三,美國的有些人群存在反亞洲、反中國的情緒,對此,我們希望良性和積極的信號能夠變強。美國的槍支暴力、人員安全等問題是長久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但至少大部分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校園裡是感覺非常安全的。
 
  美國腹地美中協會主席、前密蘇裡州州長鮑勃·霍頓(Bob Holden)表示,希望中美兩國未來的人員之間的關係能以以下三種方式進行。第一,我們採取更加包容性的計劃,不管是什麼樣的經濟條件或者人種都能夠被包容進去,一個都不能少。第二,中美之間可以形成一個真正的共同體,同時大家能夠互相理解,互相信任,而且在大家都正視的價值觀上形成共識。第三,讓兩國人民從年輕人開始就能互相理解,從他們開始作為起點就能互相尊重、互相欣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 【打 印】 

 相關新聞: